私募基金经理预测(私募基金经理专题二)

2023-04-06 6:14:40 法律知识 阿莫

普通人如何成为基金经理

综合现在市面上的基金经理来看,首先你要读尽可能好的学校,特别是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的名校。此外,对学历的要求也比较高,大部分的基金经理至少都是硕士以上的学历,还有不少是博士学历的。因此,读名校拿到好的学历是成为基金经理的关键。

那么除了这条路以外,另外一条路就是要求你有比较高的交易天赋,会有被私募基金看上的可能也会成为私募基金经理。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一位基金经理要么你读名校拿到高学历,要么拥有比较高的交易天赋。如果说你定好了目标要想成为一位基金经理,就一定要脚踏实地的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拓展资料:

基金经理是金融业领域的一种职业类别,主要工作是管理基金组合。每种基金均由一个经理或一组经理去负责决定该基金的组合和投资策略。

工作内容:

1、根据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投资战略,在研究部门研究报告的支持下,结合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投资时机的分析,拟定所管理基金的具体投资计划,包括:资产配置、行业配置、重仓个股投资方案;

2、根据基金契约规定向研究发展部提出研究需求;

3、走访上市公司,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对股票基本面进行深入分析;

4、构建投资组合,并在授权范围内可自主决策,不能自主决策的,要上报投资负责人和投资决策委员会批准后,再向中央交易室交易员下达交易指令。

核心竞争力;

知识要求:基金经理一般要求具有金融相关专业硕士以上教育背景,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更重要的是过往一定规模资金的投资业绩。

技能要求:基金经理需要有很强的数量分析和投资预测能力,能够在各式各样的投资项目中做出*有升值空间和潜力的投资组合;还要有极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压力承受力。

经验要求:基金经理通常要求具有较长的证券从业经验,尤其具有投资方面的“实战经验”,即一定规模资金的过往投资业绩被视为能否出任基金经理的重要条件。

职业素养:具有战略性思维、以及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性、国际化的眼光,前瞻的投资眼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现状:

中国的基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基金经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中国现有近百家基金管理公司,万多只基金,如果每只基金按照一个基金经理计算,基金管理人才基本上属于供不应求,但是“海归”的专业人士不再像以前那样备受瞩目,各基金公司更看重在国内市场所取得的过往业绩。

基金经理可谓是人中精英,素质是*的,年龄也大多集中在30至35岁的“理想年龄段”。目前国内在基金管理公司的队伍当中,本科学历的人才早已很少见了,“硕士操盘手、博士分析师”是大多数基金管理公司的团队组合。

但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来看,基金业与基金经理都显然非常的年轻,选拔过程也缺乏一定的严谨,导致部分基金经理投资能力与职位并不匹配,还有待历经牛市与熊市的反复砥砺磨练。

私募基金经理预测(私募基金经理专题二)

私募基金的经理一年的收入是大概多少,如何计算的

不同的私募基金经理根据资历、以往业绩表现、公司规模等年薪都是不一样的。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08,*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私募基金经理看好2016年什么板块

2015年上半年沪指一度高涨59.72%,上演任性牛市,然而攀升至5178点后一路下行,跌至目前点位和年初相差无几。一轮巨大的“过山车”让所有投资者心存疑惧,究竟目前是牛市还是熊市?究竟哪些行业更有价值?成长股能否继续走强?

《中国基金报》为此展开2015年秋季基金经理随机调查,收集到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超过60家公募、私募基金公司旗下81名偏股基金经理的反馈。调查结果显示,仅13.58%认为是熊市,64.2%对后市谨慎乐观,不过也有32.01%的基金经理认为要保持中低仓位应对市场。行业上,最被看好的是医药生物、国防军工、传媒;投资主题则看好国企改革和新能源车。

仅13.58%认为是熊市 改革力度速度是关键

6月底以来市场断崖式大跌,所有投资者*疑问是,目前仍在牛市,还是步入熊途?

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些基金经理多数仍较乐观。有44.44%的基金经理认为“震荡是牛市的特征,牛市可能会能持续1至3年”;而认为“市场已经进入熊市”的基金经理占比仅有13.98%。选择"难以判断"的基金经理占据剩下的41.98%。

同时,当被问及对后市态度如何,有64.2%的基金经理选择了“谨慎乐观”,其中选择“很乐观”和“悲观'的分别为1.23%、4.94%,选择“不好判断”的有29.63%,显示出偏积极态度。

“改革的力度和速度”、“资金面”是基金经理们认为最影响后市的两大因素,均有55位基金经理选择上述两项,更有多位基金经理将“改革力度和速度”视作最看重因素。此外,还受到基金经理重视的因素是“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宏观经济下滑速度”、“市场情绪”、“维稳资金的进退”等。

超八成仓位不足80% 32.01%认为要保持中低仓位

主流观点对后市谨慎乐观的大背景下,58.02%的基金经理选择“灵活配置”应对市场,更有32.01%的基金经理认为要保持“中低仓位”,显示出谨慎态度,仅9.88%的基金经理认为要“高仓位”。而本报1月份春季问卷中,有42.55%的基金经理选择“高仓位”,相较之下目前基金经理谨慎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策略上,有58.02%的基金经理认为要“淡化行业,以精选个股为主”。

当被问及目前所管理基金仓位时,46.91%的基金经理选择了“60%至80%”, 19.75%的基金经理选择了“40%~60%”,14.81%选择“40%以下”,这意味着大概有80%以上的基金经理仓位不足八成。此外,选择“80%至90%”和“90%以上”的分别占比为14.81%、3.7%。

蓝筹OR成长哪个更看好?72.84%认为要“均衡配置',显示出基金经理们的纠结态度,剩下7.41%的倾向大盘股,19.75%的倾向配置中小盘股。支持大盘股的基金经理相较今年1月份本报所做的春季调查出现了大幅回落。

最看好医药和军工 *主题为国企改革

展望后市,基金经理究竟最看好哪个行业?答案是医药生物。

基金经理们首推的是能穿越牛熊的医药生物,有44位基金经理看好这一行业,占比超5成。国防军工、传媒紧随其后,成为基金经理们对后市看好的第二和第三大行业。此外,计算机、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等行业也被看好。

而2015年最不被基金经理看好的行业是钢铁、采掘、银行,分别有38位、32位、30位基金经理选中,有色金属、房地产、非银金融等行业也不被看好。对于银行、房地产、非银金融的不好看,以及对计算机、通讯等上半年涨幅较高的行业存在较大争议,值得关注。

从投资主题看,有68位基金经理选择“国企改革”,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军工概念、环保等也被不少基金经理看好,分别有37位、32位、28位、26位基金经理看好。上半年被追捧的移动互联网的受关注度明显下滑。此外,信息安全、云计算产业链也为不少基金经理看好。

目前,基金经理最愿意调研的三大行业为传媒、医药生物和国防军工,或成为后市发力的重点。

宏观经济新常态 上市公司盈利或下滑

今年GDP增速会如何?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如何?更多基金经理选择“偏悲观”数据。

先看2015年GDP增速预测,有69.14%的基金经理认为“增速不足7.1%(央行预测)”,24.69%的基金经理认为“7.1%~7.4%”,仅4.94%认为会在“7.4%~8%”水平。

2014年上市公司业绩增幅仅为5.8%,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而67.9%的基金经理认为2015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在5%~8%,还有17.28%的基金经理认为“不足5%”,显示出悲观情绪,选择“8%~15%”、“15%~25%”的分别为12.35%、2.47%,没有人选择“25%以上”。

正是在这一预期之下,66.67%的基金经理选择了“不会继续刺激房地产行业”,成为主流观点,而有16.05%%的基金经理认为“政府会继续刺激助力房地产”。

此外,对于2015年的物价指数,48.15%和46.91%的基金经理认为会在“1%~2%”、“2%~3%”水平,仅1.23%认为不足1%。

2015年国企改革将带来哪些影响?成长股蓝筹股谁能领跑?牛市根基还在否?《中国基金报》专门后市投资机会采访了59位公私募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或基金经理。多数人士认为,目前牛市的根基还在,但是短期调整压力仍大,国企改革将是后市最重要的投资主线,不过看好成长股的人数要多于看好蓝筹股的。

更看好成长股

蓝筹股或成长股,在目前脆弱的市场配哪一类更优?多数投研人士认为均有机会,但看好成长股的人数明显高于蓝筹股的支持者。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直言看好有业绩支撑成长股的投研人士大概超过20名。北京一位投资总监就直言,长期超额收益一定是成长股带来的。还有受访对象称,在经济转型期,新兴和成长整体上机会更多些,特别是信息安全、云计算等子行业。也有人士看好成长股中的新能源、环保、信息技术、医疗等板块。

“经过快速调整,大盘蓝筹股估值水平恢复至相对合理水平,但考虑实体经济未来前景不乐观,目前估值水平并不足够安全。白马成长股大多行业景气度不错,如消费电子、安防、环保、医药等,这些公司本来就是行业龙头,同时也在积极寻求转型,整体估值调整的压力相对较小。”一位看好成长股的投研人士表示。

另有大批投资人士认为蓝筹股和成长股均有机会。“下半年主要的机会在于国企改革与十三五规划,而国企改革更多的是以大盘蓝筹为主,十三五规划或将集中在转型经济、农业环保等方面,因此蓝筹与成长都会有阶段性的机会。”一位看好市场的投资总监表示。还有受访人士表示,下半年蓝筹与成长整体将呈现出“成长为矛,蓝筹为盾”的关系。

看好蓝筹股的投研人士则认为,成长股短期估值偏高,机构持仓集中,机会要等到年底或者2016年上半年。他们认为,国企改革这条主线值得深挖,而很多国企改革股均属于蓝筹股范畴。也有人士看好二线蓝筹。

对于下一阶段的投资机会,不少人士认为会重点关注国企改革、新兴产业、高端制造和军民融合等主题,自上而下的精选个股。“蓝筹方面主要关注有业绩支撑的、估值较低的板块,如大金融、家电、民航等。优质成长股主要选择在本轮下跌过程中错杀的行业龙头股和基本面较强的优质个股。”这一观点也较为普遍。

国企改革成*主题 市场存分歧

自2014年开始,“国企改革”几乎成为市场人士最看好的投资主题,而受访这些投资人士多数认同这是后市*的投资主题。

“国企改革牵涉的面非常广,当前的市场关注点在于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的进展及其改革方向,若公布出来的方案超预期,将对于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的修复发挥巨大作用。当前市场对于整个国企改革主题尚处于观望和密切关注的阶段。”一位投资总监如是说。甚至不少投资人士认为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性机会,是市场情绪高涨带来的普涨性题材机会。

国企改革带来哪些投资机会?上海一位基金经理表示,看好央企中涉及高端制造、资产注入、军工证券化机会;以及改革试点央企整合预期下的投资机会。还有人士看好以下4类机会:第一,对于证券化率较低的国企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第二,竞争性领域国企间资产整合;第三,通过国企改革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释放的红利;第四,地方国企重组及转型等。从行业上看,这些投资人士看好行业有钢铁、汽车、轻工、航运、煤炭、电气,机械,医药,交运等。

不过,受访人士对国企改革主题炒作也另有看法,有人认为,目前相关主题炒作标的都已经估值偏高,必须从个股筛选。还有人士直言,最近一个月,很多国企改革标的的基本面很差,目前更多是停留在炒主题的概念。“很多存在国企改革标的已经把第一次、第二次的资产注入预期反映在股价上,目前找不到有安全边际的品种。”还有人士表示。

牛市根基还在 资金面最受关注

牛市根基还在么?大多数受访对象给出肯定答案,认为短期市场巨幅调整不改牛市根基。

他们提出3点支撑。第一,从政策面来看,刺激经济增长的稳增长政策会进一步加码;第二,从货币面来看,未来货币政策会持续宽松,大类资产配置转移持续进行,权益类资产配置提升的空间依然很大;第三,旧经济的成功托底,加之新经济的崛起,二者的合力必然带来经济基本面在逐步企稳中向好。

融通基金投资总监商小虎表示,市场调整是对前期杠杆疯牛市的一次修正。未来将逐步探明市场底部,在市场充分换手后有利于未来行情的开展。

一位基金经理直言,这波牛市的根基与其说改革牛,不如说产业升级牛,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让传统企业重现新的盈利能力,企业的产业升级、技术升级之路持续,牛市的根基依旧在。

“从3至6个月的周期来看,市场的去泡沫化进程依旧没有结束,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金融市场体制逐步完善,市场在未来3至5年内的长期走势依旧看好。”还有人士表示。

不过,也有少数人士表示,认为牛市已经结束了,当前市场的走势有典型的熊市特征。

而对于目前市场不利因素,受访人士列举了一下几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注册制放开带来的估值压力、市场情绪不稳、国家队退场问题、IPO重启等、汇率变化、市场估值水平仍偏高、美元加息等。而市场有利因素是国企改革推动,地方养老金入市、继续降息降准、十八大五中全会制度发展规划等。不少人士目前更关注IPO重启、人民币贬值、流动性等问题。

买基金究竟有什么技巧呢?怎么才能做到高抛低吸?如何判断?

近日,"高位套牢小股民可以用再资金投入摊成本低"这样的说法在小股民中颇多广为流传。这种观点我觉得,对上位被罩的小股民,尽管还不能对金融市场后势表现的做出预测分析,但通过适度的加仓摊低拥有股票基金的购买成本费,进而提升基金的长期投资,不失为一种积极股票解套的策略。众所周知,指数型基金分成彻底复制型指数型基金与加强型指数型基金。前者是的钱全都投入追踪的指数成份股,后者大概把80%把钱资金投入追踪的指数成份股,剩下来的靠私募基金经理实际操作。

但无论是彻底复制型指数型基金或是加强型指数型基金,我们能够参照其追踪的指数的各种各样数据信息,例如量价关系、历史时间PE百分位数、历史时间ROE部位这些。波段操作的初衷是想多挣点,可结论刚好就输在这里一个贪字上。市场是当韭菜割的区域,并不是温暖默默地使你天上掉的钱地区。拯救长期投资的只有一个办法,便是学会放下波段操作的大刀,长线投资,方可座享其成。

即便长线投资,长期投资也可以天差地别,主要原因是你买的股票基金优不*给不行,这需要投资人提高警惕,勤奋做功课了,好的基金助你事倍功半。基金和股票*的不同是,股票的周期是依据企业发展的周期时间来的英文,而股票基金的周期,是依据管理员股票操盘的能力和相匹配持仓的周期来的英文。

换句话说,出色的基金托管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实际操作,防范风险,而且获得超额收益。A股大家也都知道,起伏很大,尽管长期性历史时间上涨幅度很好(以沪深指数300指数值为代表)。假如你长期持有不售,正中间很有可能需做好多次坐过山车,挣了亏,亏掉赚,心理状态非常容易失调。而且最后定投收益非常大取决于完毕定投的那个点,假如完毕定投基金后的基金价格不太好,持之以恒收益会受到影响。

怎么选择基金经理

之前有谈到过基金业绩的因素,如投资风格、标准差、夏普比率等等,但其实真正一只基金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方面,还有一些有趣的因素会影响其基金的内在投资价值:

如何选基金?怎么选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也要看背景

据公开数据显示,担任过卖方研究员的基金经理平均业绩及詹森比率均优于从未担任过卖方研究员的基金经理。

卖方研究员主要指的是那些券商研究员,他们需要为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推荐股票,而买方研究员则是评价这只股票该不该买入。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由于卖方直接与上市公司打交道的次数较多,在某种程度上比买方更清楚市场的。曾经担任过卖方研究员而转战基金经理的经历可能会使得基金经理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个股、了解行业动态,具备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更加深厚的研究功底。不过,卖方研究员中晋级基金经理的几率也比买方研究员难度更大。

姜还是老的辣

在风险控制方面,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越长的基金表现越好(注意,这里说的不是业绩表现,而是风控表现),而随着持股集中度和仓位比例的提高,回撤将进一步增大。排排君用组合大师“按照从业年限大于35年或大于10年”的条件对基金经理进行筛选,然后将“最近一年*回撤”进行降序排列。

显然,从业年限在35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回撤指标要远远小于从业年限仅10年以上。因此,咱们选基金的时候,尽量选择老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

如何选基金?怎么选基金经理?

“重仓”驶得万年船

基金公司的整体持股集中度越高,基金的业绩表现也越好,风险控制水平也越高。很简单,如果好股票那么多,为什么要过度分散?注意这里说的是过度分散,不是不要分散,重仓某几只股票。当然持股集中的基金往往波动也会更大些。

一山不容二虎

同一只基金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共同管理基金的人数越多,会对基金业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管理同一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人数越多,每位基金经理的投资意志可能都无法完全地体现,导致最终业绩表现低于预期。

买基金还要跟着大金主

这里的大金主就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越高的基金,平均业绩表现也越好。

机构投资者具有更加专业化的投资分析手段,并且由于资金量大,可以有更多机会进行实地调研和考证,最终选择投资实力更强的基金。看基金业绩排行榜选基金可能是大大坑,很多业绩好的基金,规模都在快速变大,关于基金规模变大的,投资者可以关注那些不让你买太多的好基金,私募排排网上买私募是不收认购费的。另外,多关注机构投资者看好哪些基金。

基金也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基金的上一期规模对于基金下一期的业绩、风险收益及回撤均有显著的“副作用”。

有数据显示,上期基金的规模每增长1%,下期基金的业绩将会比平均水平下降0.183%。

因为上一期基金规模增长越多,可能会导致下一期基金由于资金量大,很难及时布局、调整仓位,从而使得整体收益被摊薄,业绩受到负面影响。同时,规模增大也有可能会导致投资的集中度下降,整体投资更分散,从而导致回撤减小。

看收益,无问规模

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对于旗下的基金收益与波动的影响并不大。规模大的基金公司,其收益和波动不一定好,因为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整体持股集中度可能会下降, 平均值会低于中小规模的基金公司。因此,关注基金公司不如关注基金经理。

如何选基金?怎么选基金经理?

择时是个大问题

据公开数据显示,择时能力较强的基金经理非常少,总共占比不到3%,并且随着投资年限的增加这个比例在逐步缩减,投资年限大于4年的基金经理里面,基本没有择时能力较强的人。而择时能力较差的基金经理非常多,占比约50%,并且随着投资年限的增加,这个比例反而在不断增大,剩余的一半基金经理在择时方面是平庸的。

择时能力是衡量对股市每次涨跌的把握,但讲真,市场风云变幻,又有多少基金经理能够把握住每次的上涨与下跌呢?因此,咱们不管是一次性买基金也好还是做定投也罢,把择时抛开,只要宏观环境大好,时间自然会给你答案。

市场老司机,开车自然稳

随着投资年限的增加,波动率较高的基金经理占比逐年减小,从35%减小波动0%,也就是说,投资年限短的基金经理波动较大,而投资年限长的基金经理波动较小。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投资年限小于1年的基金经理是个特例,可能这一年正好处于大牛市或熊市,或者震荡市,而后者会导致基金净值大幅波动。

但是,随着投资年限的增加,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会越来越强,这是毋庸置疑的。记住,投资的本质是投人,炒股的核心是选股。私募排排网上买私募不收认购费,还有不少*的私募基金经理。

择时和选股不可兼得

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与选股能力具有一定的矛盾,很难同时满足。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市场上的基金经理风格差异很大的,选股的专心选股,择时的专心择时。而其中任何一种能力,比如选股或者择时越强,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越好。但是,当前市场上有择时能力较强的基金经理的数量很少,因此我们可以把精力放在选择有选股能力的基金经理,因为基金经理考择时很难长期获取超额收益,但靠选股可以。

成为私募基金经理的需要哪些要求呢?

1、知识要求:基金经理一般要求具有金融相关专业硕士以上教育背景,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更重要的是过往一定规模资金的投资业绩;

2、技能要求:基金经理需要有很强的数量分析和投资预测能力,能够在各式各样的投资项目中做出*有升值空间和潜力的投资组合;还要有极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压力承受力;

3、经验要求:基金经理通常要求具有较长的证券从业经验,尤其具有投资方面的“实战经验”,即一定规模资金的过往投资业绩被视为能否出任基金经理的重要条件;

4、职业素养:具有战略性思维、以及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性、国际化的眼光,前瞻的投资眼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06-02,*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