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电动汽车价格表(*款电动汽车价格及图片)

2023-04-13 13:26:03 生活指南 阿莫

不只小米,上海车展这四款全新电动车预计都要卖30万以上

小米汽车*车型售29.99-36.99万元,贵不?日前,网络上曝出了小米汽车*车型(代号MS11)*的渲染图、配置,以及其售价。当得知该车的价格时,网悉陪圆友们直言贵了。

评论来源于网络

的确,现在新推出的纯电动车动辄就是30万级别了,着实令人怯步。想想在燃油时代,15*买到很多不错的燃油车了,30万更是能满足你的豪华梦。但在新能源时代,30万似乎只是一台好电动车的入门槛,15万想买一台续航里程长、品质好的电动车,谈何容易!

对于30万的电动车,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特斯拉的车型,这一点也不奇怪。在30-40万价格区间的纯电动车里,不管是特斯拉Model Y还是特斯拉Model 3,都有着不俗的销量。

如果你问我30万买特斯拉好不好,其实主要看你个人,喜欢就买。但我更推荐比亚迪汉EV*版、极氪001,还有丰田bZ4X,主要是大厂出品,品质有保证。不过,即将在4月18日开幕的2023上海车展,也有一波预计30万以上的纯电动车亮相,如果不着急用车的话,不妨看一下。

广汽埃安Hyper GT

不得不说埃安Hyper GT的造型十分惊艳,广汽埃安*的“AI神箭”LOGO车标、旋翼门、三段式电动尾翼的加入,让这款车拉风了不少。此外,埃安Hyper GT的风阻系数为0.197Cd,是全球*风阻系数的量产车。

新车的内饰看起来十分简洁,不过用料比较奢华,例如座椅面料采用墨尔本Nappa头层皮制作;车内的木制饰板则来自亚马逊地区的80年树龄以上实木。

埃安Hyper GT是*纯电动轿跑车,基于AEP 3.0平台和星灵电子电气架构打造,拥有比较出色驾控性能。新车全系采用后轮驱动,电机*功率250kW,*扭矩434Nm,“零百公里”加速4.9s。

埃安Hyper GT还搭载了3颗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以及风云三号卫星红外遥感技术,新车不仅能准确预判路况和障碍物,还可以在夜间或雾霾、沙尘等恶劣天气下识别出行人和动物。

腾势N7

作为腾势汽车的第二款车型,腾势N7基于腾势INCEPTION概念车打造而来,整体造型比较低趴。同时新车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贯穿式尾灯等流行设计元素。

腾势N7是*大五座中型SUV,其长宽高分别为4860/1935/1602mm,轴距2940mm。值得一提的是,该车将搭载一套帝瓦雷音响,价值在2万元左右。据悉,音响效果超棒,车主在车内就可以轻松地享受到高品质的音乐盛宴了。

动力方面,腾势N7采用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版本。其中,单电机版本*功率为230kW,双电机版本前后电机的*功率分别为160kW和230kW,“零百加速”时间最快在3秒级别。新车还使用比亚迪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全新电池温控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

大众ID.7

大众ID.7是帕萨特电动继任者,将在北美、欧洲和中国同步销售。新车基于大众纯电MEB平台打造,定位为纯电中型轿车,其长宽高分别为4940/1860/1530mm,轴距为2970mm。

大众ID.7的内饰设计比较简单,采用15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内置*HMI系统,功能和响应速度都有一定的提升乱好。另外,新车还配备了AR HUD显示功能。

大众ID.7将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不同形式,*续航里程有望超过700km。

起亚EV6

其实起亚EV6早已在全球其它国家上市,而且还收获了“2022年欧洲年度车型”和“2023年北美年度车型”两项大奖。该车将以进口的形式进入国内,提供GT和GT-line两种版本。

起亚EV6的整体造型很有跨界车的风格,运动感很强。得益于起亚E-GMP电动汽车专用平台,该车拥有2900mm的超长轴距,有着不错的乘坐空间。

动力上,起亚EV6 GT-line四驱版*功率239kW,*扭矩605Nm,0-100km/h加速5.2s;EV6 GT*功率430kW,*扭矩740Nm,0-100km/h加速3.5s。在800V快充模式下,车辆电量从30%充至80%仅需14分钟。

【本文睁塌来自易车号作者逻辑非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电动汽车分类及优缺点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和柴油发动机以外的所有其他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它的废气排放量相对较低。据不完宽山全统计,全球液化石油气汽车超过400万辆,天然气汽车超过100万辆。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多为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先进技术原理、新技术和新结构,以非常规车用燃料(或常规车用燃料和新型车载动力装置)为动力来源的车辆。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叶片电动汽车是一种使用单一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以蓄电池为储能动力源,通过蓄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带动电机运转,从而驱动车辆。优势:-比较简单成熟,有电源的地方都可以充电。缺点:-电池单位重量储存能量太少,电动车购买价格贵是因为电池贵,没有形成经济规模;至于使用成本,有的试用结果比汽车贵,有的结果只有汽车的1/7~1/3,主要看续航和当地的油电价格。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是指其驱动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同时运行的单一驱动系统组成的车辆。根据车辆的实际行驶状态,车辆的驱动力由单个驱动系统或多个驱动系统共同提供。由于部件、布局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有多种形式。优势:-采用混合动力后,可以根据平均所需功率确定内燃机的*功率,发动机的相对比值小。此时它工作在低油耗、少污染的*工况下。因为内燃机可以持续工作,电池可以持续充电,所以它的行程和普通汽车是一样的。-因为有电池,下坡时回收动能非常方便。-在闹市区,内燃机可以熄火,仅靠电池驱动,实现“零”排放。-有了内燃机,解决纯电动汽车遇到的空调、制热、除霜等问题就非常方便了。这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可以利用现有加油站加油,不用再投资。-电池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会过充和过放衫碧,从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由于有多个动力源,整车可以同时工作,动力性能优异。缺点:-系统结构相对复杂;长途驾驶节油效果不明显。燃料电池汽车:燃油车也是电动车,但“电池”是氢氧混合燃料电池。与普通化学电池相比,燃料电池可以补充燃料,通常是氢气。一些燃料电池可以使用甲烷和汽油作为燃料,但通常仅限于电厂和叉车等工业领域。与传统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与传统慎塌中的内燃机驱动汽车在结构和动力传递上有所不同,这对汽车的整体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发动机-传动系不再存在于燃料电池汽车中,取而代之的是燃料电池反应器、电池、氢气罐、电机、DC/DC转换器等设备。制动系统和悬挂也相应地改变。因此,应根据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在设计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和改进。燃料电池汽车具有以下优势:-零排放或接近零排放。-减少了漏油造成的水污染。-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运行平稳,无噪音。从上面的解释,我们可以理解为电动车可以覆盖新能源汽车。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比电动汽车更完整。以上就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分类。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引入,我们可以了解到三个方面,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希望这些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对此感兴趣,可以继续关注本站的其他内容。

宝马电动车先别买,2年后新平台电动车上市,将有重大提升!

在汽车行业,2025年这个数字经常被提及。很多传统汽车公司表示要推出新一代电动车专用平台,而且大多数整车公司都设定了到2025年完成自己的软件平台的目标。宝马也在开发名为New Class的睁庆3系列电动汽车,目标是2025年上市。

本篇文章,我们将详解宝马汽车未来新能源汽车策略。

【宝马汽车未能达到新能差锋源汽车销量目标】

在2022年高端品牌销量中,宝马以215.2665万辆(集团239.9632万辆)超过梅赛德斯奔驰的202.6220万辆(集团204.39万辆)和奥迪的149.123万辆,连续两年*。在电动汽车战略上,与更领先的梅赛德斯奔驰和奥迪相比,表现出了更多的销售业绩。

在电动化战略上,宝马追求与丰田相似的方向性,从这一点来看,与早先推出专用电动汽车平台底盘车型的梅赛德斯或奥迪存在差异。本质上说,宝马没有把关注点放在电动汽车平台,性能上,而是关注如何实现最终的碳中和目标。

宝马对电池的研究有很长的历史。宝马从1972年开始对电池电动汽车进行研究,包括电池对环境的破坏、与原油减少带来的经济问题、产油国分布不均衡带来的政治问题。宝马发现2030年60%人口居住在100万以上城市的大城市化,因此汽车价值也发生变化。

基于这种思维,宝马推进了电动化战略。当时宝马提出,到2021年为准,累计销售100万辆电池电动汽车。当然宝马的目标没有实现,2022年电池电动汽车销量为21.5755万辆,累计销量仅为50万辆。

【宝马未能达到销量目标的原因是什么?】

不过宝马战略中,到2025年将MINI改为只销售电动汽车的品牌和劳斯莱斯推出电池电动汽车等仍然有效。以2022年为目标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i Hydrozen Next的上市也略有推迟。

这种差异是因为地缘政治条件的变化。一是因为疫情大流行、中美贸易、俄乌冲突等导致供应链问题。这最终提高了汽车价格,使汽车市场不再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而是以供应商为中心的市场。在电动汽车领域,电池单元供应受阻*。

目前宝马电池电动汽车阵容包括iX、i3、i4、iX1、iX3、悉庆握i7等6款车型,加上iX M60和i4M50等8款车型,还不及当初目标的13款车型。

【宝马修改电动化战略路线】

宝马今年年初发布了时隔两年修改的电动化战略路线图。设定的目标是,到2024年,每5辆汽车中至少有1辆,到2025年将有四分之一的新车,到2026年将有三分之一的电池电动汽车。

再加上新一代电动汽车New Class (德语:Neue Klasse)平台是中期电动化战略的核心。使用该平台的3系列将从2025年上市,计划在两年内至少增加6款车型。全新平台车型搭载宝马第六代eDrive电动系统和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目标是整体成本降低50%,电池芯能量密度增加20%以上,寿命增加30%,可行驶距离和充电速度增加30%。也就是说,虽然宝马没有第一时间推出纯电平台,但最终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没有不同。

考虑到不同国家不同的市场状况和供应链瓶颈,宝马集团预计电池电动汽车到2030年将占全球年出货量的50%以上,在此之前累计出货量将达到1000万辆以上。

New Class的特点是它是纯电车型设计的,但也支持使用汽油和柴油内燃机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对于外界来说,它依然不算纯电平台。以此为基础的新一代3系由新的电机和宝马的第六代动力系统驱动。800伏电池技术可以实现350kW的充电功率,这与专用电动汽车平台上的那个没有什么不同。

目前,New Class在硬件方面搭载新开发的电动驱动系统和电池,在软件方面是全新的IT和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以及面向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追求。

【宝马最终将走上电池自产的路线】

对于电动汽车的核心电池,宝马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内部化。当然,将电池单元内在化需要时间。因此,多年来一直在推进与电池芯供应商的合作,因为这些年来,使用外部供应商减少约1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最近的2022年,宝马与CATL、EVE亿为锂能、AESC等电池企业签订了超过100亿欧元的电池电芯合同。

也就是说,以这些企业提供的电芯为基础,宝马正在推进电池组的内在化。这与今天大多数整车企业的战略相同。

作为从德国莱比锡工厂开始生产高电压电池的第一步,电池芯涂层生产线已经启动。高电压电池生产分为电芯涂层、模块生产、电池组装三个阶段。双芯涂层工艺是为了使电池芯处于绝缘状态,安全地组装成电池模块而进行的工艺,包括电池芯涂层和模块组装在内的电池成品生产都将通过宝马集团莱比锡工厂的自动化工艺进行。

宝马集团在莱比锡工厂投资超过8亿欧元,正在积极开发和生产电动汽车零部件。计划到2024年将两条现行的电池组组装线增加到三条,增加四条电芯涂层线和两条高电压电池组装线。预计今年内全部投入使用。

新的电池芯涂层线一年可以涂层1000万个以上的电池芯,这相当于每小时涂层约2300个电池芯的速度。涂层电池将投入莱比锡工厂的电池模块生产线,搭载在纯电动车型宝马i4和宝马iX1上。今后增加的生产线还计划生产宝马iX的电池模块。

在此基础上,宝马今年1月宣布开发全固态电池。能否适用于2025年推出的新级别还是未知数,但通过宝马电池能力中心的技术开发仍在继续。

【数字工厂,通过英伟达Omnibus实现*效率】

宝马今年年初为计划于2025年上市的New Class平台,决定投资800亿欧元建设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工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将投入5亿欧元在该工厂用地内建设电动汽车用电池生产据点,并投资3亿欧元构建电动汽车生产线。计划2024年开始生产电池,2027年开始生产电动汽车。

New Class的第*车型将于2025年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开始生产,紧随其后的是慕尼黑工厂,2027年开始在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工厂生产。

New Class车型比实际生产开始早两年,作为虚拟计算平台NVIDIA Omnibus开始虚拟生产。这是宝马工厂(IFactory)的新层面,可以通过更快、更高效的流程节省时间和成本。

宝马集团表示,将工厂计划提升到新的高度,树立了汽车制造数字化的*里程碑。也就是说,在量产正式开始的两年以上前,匈牙利德布勒森未来工厂的车辆制造已经在进行中。德布勒森工厂是宝马集团的第一个设施,完全是虚拟规划和验证的。德布勒森工厂计划2025年开工,建设刚刚开始,新设施将生产宝马集团新一代New Class平台车型。

通过英伟达和人工智能,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地建立新工厂,并更高效地生产,最终获得可观的成本节约效果。也就是说,通过该平台,宝马全球团队可以实时合作,从而获得更快的决策和效率。

宝马集团的这些生产变化背后的核心因素是汽车市场的发展和气候变化。我认为,*的技术创新对气候保护和可持续性做出了巨大贡献,最终有助于公司。从碳中和、电动汽车、降低成本到软件定义汽车,现在各企业应对这个时代话题的步伐正在紧张地展开。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郑谊,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5年6款全新电动车,起亚在中国的电动化转型还有戏吗?

如果从燃油车时代到电动车时代没有品牌资产的继承,谁有可能是*的受益者?我认为在国内,韩系车应当是一个备选答案。

当然,这里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韩系车需要成为一个“新势力”。

如果韩系车彻底摒弃燃油车时代的性价比标签,在今天中国汽车产业的变革时代里顺势槐慎段而为,将其已在全球其它市场被验证的电动化技术与产品拿到中国,并且在中国为这些原生电动车打造全新的、符合新时代消费者需求的销售与服务体系,那么以中国市场的体量与包容程度,韩系电动车应当有一席之地。

是不是觉得定语非常多?但这就是现实,是每一个想要在卷到没边的中国市场立足的品牌,最基本的操作。

所以,韩系车要做的,是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彻底绕开原先的基础去做颠覆式变革,从而与现有的品牌观念、造车体系、用户运营划清界限。

这一进程,当起亚在去年12月理清了中国合资公司的股比关系后,就应当要实质性展开了。尤其是当E-GMP电动汽车专用平台已经发布超过两年,当起亚*原生电动车EV6在2022年全球销量近8万辆,中国这个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他们没有理由放弃。

2023年的新能源战略,不应只有新车

中国的新能源市场竞争,早已不是比谁续航多、比谁加速快、比谁屏幕多的时代。对于一个2023年将在中国上市的新能源品牌而言,它需要在产品、渠道、服务全方位去塑造消费认知,而且随着格局重塑窗口期的缩短,越是后来的品牌,速度越是要加快。

起亚当然也不例外。在起亚*的新能源战略中,有新车规划、有渠道建设、有充电配套服务、有品牌app,再加上两年前现代汽车集团在上海独资设立的中国前瞻数字研发中心,起亚在中国的电动化全面转型,已经有了基本的蓝图。

从新车来看,起亚*基于E-GMP平台的电动车EV6,将会在今年8月以进口的方式销售。这款跨界的造型电动SUV,不仅全球销量不俗,而且先后获得了“2022欧洲年度汽车”、“2023北美年度汽车”等大奖,产品序列中*性能的GT车型,0-100km/h加速时间仅需3.5秒。

以这样*车型作为国内*,起亚很明显是想要彻底打破品牌过去的印象,用秀肌肉的产品,去展示自己在电动化时代能够达到的高度。

但接下来预计在11月*上市的EV5,可能才是起亚电动车在国内走量的关键。这款定位中型SUV的电动车,是起亚*在中国*的全球车型,它拥有起亚全新的内外造型、材质与功能的设计理念,还有超过700km以上的续航里程。明年,起亚还将在中国推出旗舰电动SUV EV9。这款车型拥有超过5米车长和3.1米轴距,采用六座布局,还将*配备高速导航辅助驾驶。

除此之外,从2025年到2027年,起亚还将依次推出入门级纯电SUV、*电动轿车以及*中型纯电SUV。也就是说,从2023年开始,起亚每年将推出至少*基于E-GMP平台开发的纯电动汽车,到2027年共计将推出6款电动车型。按照起亚的规划,到2030年要实现电动车年销量18万辆的目标,销量占比达到40%。

从渠道来看,起亚一方面在加快对全国经销商门店进行SI 2.0升级,提升购车与门店服务体验,另一方面也在与国内大型经销商集团合作,加速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起亚City Store的铺设。目前,起亚已经与森那美、锦龙、鑫汉马、通立、百得利五家知名经销商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而从充电配套服务来看,由于E-GMP平台是800V高压平台,因此起亚计划与壳牌合作建设800V快充桩的品牌快充站,以满足自家电动车铅誉快速补能的体验。此外,起亚还计划与国内主流充电运营商合作,持续接入更加丰富的充电网络,构建多元化的补能服务体系。

最后,起亚将在今年正式上线品牌app,覆盖购车、用车、保养、服务、置换等全生命周期体验,并构建用户数字化社区。

这一系列有关于构建品牌电动化转型的体系,也许大家在新势力身上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放在合资品牌里,这种全体系布局目前应当是除大众之外的独一家。

事实上,在中国之外的全球市场,起亚,或者说整个现代汽车集团孝销,对于电动车的投入,是决绝的。无论是主流品牌中首个800V纯电动平台的开发、对电动车设计的理解、销量规模还是补能服务,起亚在海外市场都是走在跨国品牌前列的一员。

而在国内,如果过去的体系已经没有更多值得留恋的价值,那起亚可以干脆选择自己重新再立一套体系,来重塑在新生代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当然,完成这件事情的前提,是由起亚自己来主导,才是效率*的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起亚在海外的电动化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国内一直等到合资公司悦达起亚的股权归属捋顺之后,才进入了实质性的布局阶段。

因为只有这样,现代起亚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将他们在全球市场的*成果,导入中国市场。对于在海外新能源市场上已有所建树的现代起亚来说,握住合资公司的主导权,于合资公司本身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

在中国,起亚转型会面临哪些挑战?

大众ID系列,以及一系列包括豪华品牌在内的跨国车企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开拓过程已经充分证明,燃油车时代的品牌资产,并没有办法直接迁移到电动车市场中。

与此同时,合资品牌的传统燃油车也在这个过程中,份额快速下滑。

今年1-2月,普通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到了33.9%的水平,相比2022年减少了5.5个百分点,相比2020年更是少了15.5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各地各类超常规的补贴,更是将合资品牌燃油车的终端优惠底牌直接摆在了台面上,消费者对于燃油车的价格预期,已经被彻底打乱。

此时,起亚在中国的新能源战略,同样也将面临所有合资品牌共性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就是中国品牌对新能源消费心智的占领。

2020年至今,国内新能源市场中中国品牌对海外品牌的份额差距持续拉大,中国品牌的份额从2020年初的六成左右到目前已经稳定在八成以上。由此形成的消费认知,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开拓市场的海外品牌而言,都是需要跨过的门槛。

第二个挑战,是起亚的品牌标签。

起亚进入中国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特别清晰的品牌标签。不过,从2020年上市的全新K5开始,起亚有意识在国内开始培育“技术起亚”的认知,也在强化核心价值的输出。

汽车变革的新时代,也意味着强势品牌的封锁开始松动。特别是当所有合资品牌的电动车几乎都要从零开始,而且都面临与自主品牌、新势力的对标压力时,在技术上还小有优势的韩系电动车,是有机会的。

第三个挑战,来自于本土化。

在完成了合资公司的股比调整后,起亚事实上已经主导了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权。这种情况下,起亚对中国市场的竞争理解、消费趋势理解、用户运维理解,就显得格外重要。

事实上,海外品牌之所以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份额不及燃油车时代,除了产品本身的原因之外,对于中国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才是核心。中国市场的活力、对新事物的期待、以天为单位的革新,都是全球*的,而海外品牌能否真正扎根中国市场,紧密跟进去“卷”,才是在中国市场最根本的事情。

不过,相比大众、丰田这样体量巨大的跨国巨头,2022年在中国新车销量9.43万辆的起亚,剥离燃油车品牌资产的意愿要更强。因为它需要通过电动车,实现品牌调性与标签的重塑。从全球市场的反映来看,起亚已经获得了一个好的开始。

此时的起亚,需要胆子大一点,去攻克中国市场这个艰巨的任务,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仍在扩大规模的上升期里,分得属于自己的一块蛋糕。

写在最后

韩系车在全球的表现与在国内的表现,是不匹配的。

但是,在全球市场的前进脚步、曾经在中国市场的高光时刻、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与潜力,都决定了起亚不会在中国轻言放弃,甚至还会强化话语权、增加投资、持续扩张。在中国汽车市场合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智能电动车产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起亚在中国,也正在寻找东山再起的契机。

更何况,起亚明明拥有优质的创新落地产物,也有经销商集团伙伴助力。此时,起亚需要以新的心态,通过强技术、强个性、强标签,在从稳到乱、从乱再到稳的过渡期里,尽可能地搅局。

毕竟,机会从来都是靠自己争取而来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童济仁汽车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全新*电动汽车价格表(*款电动汽车价格及图片)

三车齐发,欧美*车型压阵,起亚开启纯电新征程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电动化浪潮,各大传统车企纷纷加速转型,推出各自的新能源战略和产品规划,作为韩国*的汽车集团之一,韩系汽车的领军者,起亚也不甘落后,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Plan S”电动化战略,旨在到2027年推出15款纯电动车型,并实现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5%。

与此同时,在中国这个世界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起亚也制定了专门针对中国用户需求和市场的特点的中长期蓝图。3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2023起亚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起亚宣布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电动转型计划,并展示了三款全新的电动汽车概念车,展现出了不一般的大手笔。

三车齐发,更有欧洲年度车压阵

虽说这次是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但最主要的干货还是起亚即将在国内上市的三款重磅车型,它们都是起亚的全球车型,皆基于起亚*的E-GMP纯电平台打造,分别是跨界轿跑SUV ——EV6 GT,新车将于今年5 月开启盲订,8月正式上市;全新纯电中型SUV——EV5,为第*中国*的全球车型,今年11月正式上市;纯电旗舰SUV——EV9将于2024年上市。

先说共同点,基于E-GMP纯电平台打造的车型,具有轻量化、高强度、低重心、大空间等先天优势,并且支持800V超高压快充技术,在18分钟内就可以将电量从10%充至80%,此外,E-GMP平台还支持双驱与四驱间的相互切换、反向供电V2L(Vehicle to Load)功能、智能热管理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

具体到车型产品,这里先聊聊离中国消费者最近的,也是目前集中展示了空陵起亚电动化技术的*车——EV6 GT,新车不仅拥有极为犀利、流畅的低风阻车身造型,在动力性能上也是同级领先,它配备了800V超高速充电功能,百公里加速仅需3.5秒,*车速可达260km/h,故而在诸项技术指标领先同级的情况下,EV6陆续获得了“2022欧洲年度汽车”、“2023北美年度汽车”等全球知名大奖,备受海外用户的好评。

实际上,即便是放悄衡眼内卷最为激烈的国内车市,起亚EV6 GT的800V超高速充电功能、3.5秒破百的动力性能等标签,对比起国内30万级的纯电车如极氪001,也依然占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所以接下来就看起亚在中国市场的诚意了,毕竟该车在国外的价格区间折合人民币可是在30万-50万价格区间的,而起亚要想打通中国的新能源车市,起亚EV6 GT必然要给到一个极具质价比的价格才行。

起亚EV5作为*在中国*的起亚全球车型,基于全新的“Opposites United(对立统一)”设计理念打造,全新数字化虎啸式前脸,辅以隐藏式星图灯,自然将车辆的未来感衬托得淋漓尽致,这里不得不佩服韩系车的审美。同时在关键的续航里程上,EV5还拥有700公里以上的超长续航,极大缓解了里程焦虑。

起亚旗舰SUV车型EV9的概念车也是在当天发布会上亮相,新车有着超5m的车长和超3.1m的轴距,这充分保证了车内空间的宽敞,此外新车还将采用布局更为合理的3排6座布局,这将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多样的差异化体验。值得一提的是,EV9概念车不仅拥有大尺寸HUD抬头显示,还将是品牌*搭载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HDP的车型,它能够实现L3级自动驾驶,量产版车型将于2024年在国内上市。

据悉,起亚未来几年累计将在中国投放6款全新的EV车型,除了这次亮相的三款全球车型,还有入门级SUV、高端轿车和中型SUV等三款产品将分别于2025年至2027年陆续推出。其实从这些即将发售的新车,以及对于之后产品的规划中不难看出,起亚对于中国市场有着非常明确与长远的目标。

与此同时,起亚承诺接下来会汇聚全球优势资源,坚定不移地推进向电动化品牌的转型发展,并且起亚有信心通过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启亏做力来赢得用户的认可。但众所周知,新势力打破传统车企市场规则的方式,除了产品,更有渠道、服务等多方面的原因,那起亚这次准备好了么?

重塑品牌形象,开拓电动化新征程

起亚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转型是它重塑新品牌形象和格局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本次发布会上,起亚全球CEO宋虎声亲自到场,重申了中国市场对于起亚的重要性,指出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是起亚全球战略的核心要素。他还表示,起亚将以“Plan S”为指引,在中国市场实现电动化、个性化、智能化与服务化的转型升级。

起亚想要实现转型目标,不仅仅要在产品方面进行全线升级,更要在产品之外的地方下大功夫,比如在渠道、服务、用户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在渠道部分,起亚将与国内大型经销商集团合作,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二线城市建立City Store城市展厅,并对经销商进行SI 2.0升级,在展厅内设立新能源专区,旨在扩大销售渠道,以及给用户带来更便捷、更智能的购物体验。

服务部分,起亚将与壳牌合作,建设超高速充电网络,这对起亚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可以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充电慢等问题,以提升消费者对其电动汽车的信心和满意度。除此之外,起亚还提供个人家用充电桩设施以及相关安装服务。

用户部分,起亚一直都十分重视用户需求和满意度,并通过多种方式与用户沟通交流。例如,在产品研发阶段就邀请用户参与试驾反馈;在产品发布前就开启盲订活动并提供优惠政策;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通过将品牌App、微信小程序、服务号等私域生态打通,提供一键式服务。此外,还通过举办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增强用户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起亚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不仅是向消费者展示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信心,也是向新能源这个行业传达了它对未来出行方式的观察与创新。作为一家拥有70多年历史的老汽车品牌,起亚敢于直面挑战,勇于改革现有的成熟体系,果断开启在中国的电动化转型新征程,这是十分难得的。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起亚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转型是一场以产品为核心、以渠道为支撑、以服务和用户为保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变革,是一个符合时代趋势和市场需求的战略决策。

在笔者看来,纵然起亚在发布会上展现了不错的实力,但是在中国市场上,起亚依旧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细分化,各大品牌都在加速布局和推陈出新,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也日趋多元和个性化。在这样一个变革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国内市场格局将发生深刻的洗牌。

起亚能否凭借电车以及渠道、服务、产品等方面的加速转型重回*?这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持续创新、提升品质、增强竞争力,并与消费者建立紧密的连接和信任。

此外,逆袭也要看价位。作为一家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要想赢得消费者青睐,除了要有*的产品和服务外,还要有合理的价格策略。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价格体系,从低端到高端都有不同品牌和产品可供选择。如果起亚想要突围而出,在保证产品性价比的同时,则还要考虑到消费者对于品牌溢价、政策补贴、运营成本等因素的期待和接受程度。

当然,起亚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战略是一个积极而勇敢的尝试,也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我们期待看到起亚在中国市场展现出更多惊喜和实力。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1号车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