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沪深300股票排名」北讯退股吧》,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全收益指数 表格中的指数收益基于各指数对应的“全收益指数”计算。 大家平常看到的指数(如:000300 沪深300)均为“价格指数”,指数涨跌基于成分股价格变化计算。而全收益指数除了反映股价变化外,还假定股票的现金分红用于再投资产生收益。 简言之,价格指数与全收益指数主要区别就是对成分股分红派息的处理方式不同。当有成分股分红派息时,价格指数在除息日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而全收益指数的计算中考虑了成分股现金红利的再投资收益,指数需在成分股除息日前按照除息参考价予以修正。 分红再投,对指数收益的影响巨大,所以基于全收益指数计算指数长期收益更准确。 由于仓位、分红到账延迟、交易成本、管理费用等原因,绝大多数指数基金都无法跑赢全收益指数。所以,本文图表仅适用于新成立指数基金(无历史数据)的对比。成立相对较长时间的指数基金,请参考本*的“基金分类排名”(关注后在菜单中选择“数据”)。 2017-2021:每年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指数年收益/沪深300年收益-1)。 总超额:2017年以来,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 波动:年超额收益的标准差。 成立时间:指数成立时间。成立时间较短的指数,历史收益可能是凑出来的,不可全信。 历史数据仅供参考,过去*的收益未来不一定能继续保持,市场风格无法预测,请对超额收益保持平常心。 2016年以来总超额前10:
指数排名:(按超额收益稳定性排序)
行业指数分类排名
“大众宽客”*文章目录
大众宽客”,通过深入的数据、直观的图表,展示指数基金投资价值。
在深交所作出终止北讯退(002359)上市的决定后,6月10日北讯退正式进入退市整理期,这也意味着北讯退A股谢幕已迈入倒计时阶段。进入退市整理期首个交易日,北讯退股价跌停收盘,在北讯退跌停板位置封单逾164万手。在A股加速出清的背景下,北讯退或将面临一场跌停风暴。
跌停封单逾164万手
6月10日是北讯退进入退市整理期的首个交易日,当日公司股价以跌停价收盘。
交易行情显示,6月10日北讯退“一”字跌停。截至6月10日收盘,北讯退*收盘价为1.1元/股,跌幅为9.84%,*市值为11.96亿元。
据东方财富显示,6月10日北讯退全天总共成交8030元。在投融资专家许小恒看来,注册制下,上市公司的新陈代谢会加快,垃圾股、问题股加速出清是必然趋势。
北讯退的退市已然是定局,因此在股票进入退市整体期后,投资者的出逃意愿更为强烈。据东方财富显示,截至6月10日收盘,北讯退跌停板位置封单逾164万手。以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当日有约1.8亿元资金在排队等待出逃。
北讯退的一众投资者也是欲哭无泪,有股民在北讯退的股吧中感慨道“跑也跑不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北讯退的股东人数有3.47万户。
亦有股民在股吧中写道,“北讯退挂退字第一天,意味着正式开始埋人”。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在进入退市整理期后,北讯退恐会面临连续跌停模式。
财报“难产”成导火索
北讯退缘何走到退市的境地?
据了解,因北讯集团(系北讯退前身)2018年、2019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深交所《关于北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暂停上市的决定》(深证上[2020]581号),公司股票自2020年7月9日起暂停上市。
在暂停上市期间,北讯集团也在为恢复上市做准备。此前北讯集团还表示,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将积极对2018年、2019年非标意见所涉及的事项逐项解决,努力将各项相关不利因素尽快化解。
不过,投资者最终等来的却是被终止上市的消息。北讯集团原定于2021年4月30日披露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及2021年一季度报告,截至2021年4月30日,北讯集团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首个年度报告,触及了《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4.4.1条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的相关规定以及深交所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在限定期限内未能披露定期报告是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深交所坚决予以打击,及时对北讯集团启动纪律处分程序,对上市公司触碰红线的行为绝不姑息。
因财报“难产”,5月7日北讯集团收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北讯退进行采访,不过对方电话未有人接听。
根据退市时间安排,北讯退的退市整理期为三十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1年7月22日。
年内已有12股退市
据Wind数据统计,2021年以来至6月10日,沪深两市共有营口港、退市刚泰、退市金钰、*ST航通、*ST成城、*ST宜生、天夏退、退市工新、长城退、退市秋林、康得退、*ST信威等12家公司相继退市,退市原因包括吸收合并、股价低于面值、连续三年或者四年亏损。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进入5月以来,又有不少公司进入退市股的名单。在5月25日,*ST欧浦、*ST富控、*ST鹏起3家公司先后宣布了终止上市的消息。6月2日深交所宣告北讯退终止上市的同日,深交所决定对斯太尔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斯太”,系斯太退前身)股票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6月10日斯太退也进入退市整理期,当日斯太退股价同样跌停收盘。截至6月10日收盘,斯太退跌停板位置封单逾206万手。
宋清辉认为,注册制下,退市已经呈现常态化趋势,以后越来越多的垃圾股会被A股淘汰。在市场化机制下,通过不断地清退一些垃圾股,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北京商报记者 刘凤茹
截至北京时间14:30,上证指数报3240.72点,涨0.13%,深证成指报11928.71点,跌0.08%,沪深300报4178.47点,涨0.30%,创业板指报2552.10点,跌0.10%
每日经济新闻
过去一年,全球疫情反反复复,经济波动起伏。资本市场上,机遇与挑战并存。
80%中概股股价下跌,整体市值缩水近1/3,退市和回归成潮流;互联网、地产、教育、白酒等昔日价值股遭遇轮番重锤;“芯片荒”席卷全球,半导体公司表现出彩;元宇宙概念横空出世;“碳中和”点燃新能源概念,但价值如何争议仍存,“宁茅”在年底遭遇估值挑战……
在新股发行注册制试点改革背景下,2021年A股IPO企业数量和募资总额均刷新历史纪录。随着北交所的成立,A股市场正式进入“北沪深”时代,总市值跨过90万亿门槛,上市公司数量逼近4700家。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上海、深圳、北京、香港、纽约等全球16个主要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上市公司共计8276家(剔除已退市公司),相比前一年增加534家。总市值141.9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相比前一年增长3.95%。
风口轮换之下,500强公司也遭遇重新洗牌。新年伊始,21数据新闻实验室推出*一期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这已是我们连续第五年制作发布该榜单。21数据新闻实验室力图回顾过去这一年的经济变化,寻找未来的发展趋势。
台积电首居第一
宁德时代市值破万亿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500强公司(一键查询:各地区、各行业龙头是谁?>>>)总市值88.25万亿元,以6%的公司数量贡献62%的市值,但与前一年相比,比重降低了6个百分点。500强公司中的2/3在A股上市。
入围门槛仍在持续上升,上一年还在93位的中公教育(002607.SZ)“沦落”成“守门员”,险守住500强位置,484.76亿的门槛同比提升了8.71%。
TOP20公司席位变动明显,12家公司市值突破万亿,较上一年减少2家。
自2017年起轮流占据“头把交椅”的腾讯(0700.HK)、阿里(BABA.N/9988.HK)*双双走下神坛。与前一年相比,腾讯市值缩水9645亿,退至第二;阿里市值跌去2.09万亿几近“腰斩”,无缘前三。美团(3690.HK)和京东(JD.O/9618.HK)市值也下降近23%,分别下跌1和4个位次。拼多多(PDD.O)更是退出万亿市值俱乐部。
在互联网巨头大幅受挫的同时,与半导体和新能源有关的龙头股风头正劲,备受追捧。
半导体巨头台积电(2330.TW/TSM.N)首夺中国乃至亚洲市值桂冠,目前总市值接近4万亿,过去一年增长近25%。全球缺芯下,各大企业普遍涨价、提升产能。台积电占芯片代工市场一半份额,自2020年二季度开始,股价便一路攀升。
2021年,以宁德时代(300750.SZ)为代表的“宁组合”横空出世,Wind宁组合指数年涨41%,宁德时代也成为创业板首只万亿市值公司。截至2021年三季度,宁德时代超过贵州茅台成为公募基金第一重仓股,“宁组合”中的比亚迪(002594.SZ)、隆基股份(601012.SH)、韦尔股份(603501.SH)、亿纬锂能(300014.SZ)纷纷大涨。
头部万亿市值企业虽缩水,但千亿市值公司扩容至243家,同比增加23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技术、银行、大消费、能源等行业。
在线教育已“离线”
互联网科技股市值普遍缩水
新旧交替,风口轮换。
整体来看,500强公司依然集中在大金融(70家)、电子(60家)、医药生物(39家)、信息技术(38家)等。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与前一年相比,此次500强榜单中273家公司位次上升,其中97家为“新面孔”;203家位次下降,更有97家已经被挤出榜单。曾经备受宠爱的互联网、生物医药、在线教育等板块暂时偃旗息鼓,新能源接过交接棒,成为新的风口。
500强榜单中2021年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有19家,有互联网科技企业如快手(1024.HK)、滴滴出行(DIDI.N)、商汤科技(0020.HK)等,也有消费风口的贝泰妮(300957.SZ)、华利集团(300979.SZ)等。值得一提的是,北交所上市的贝特瑞(835185.BJ)亦跻身入榜。
过去一年,反垄断大锤挥下,互联网科技股股价连番下挫,市值普遍缩水,排名几乎都在下跌。拼多多市值跌破万亿,小米(1810.HK)、百度(BIDU.O/9888.HK)市值分别同比下滑45%、32%。与2021年年中相比,哔哩哔哩(BILI.O)跌出百强,爱奇艺(IQ.O)、微博(WB.O)、唯品会(VIPS.N)、知乎(ZH.N)等跌出了500强。
金融行业仍为主力,但是入榜家数同比减少了17家,非银金融下滑明显。其中证券经纪减少5家,剩余19家中仅3家排名有所上升;2021年A股保险板块年跌幅超过30%,榜单中保险公司排名均在下滑。
房地产入榜公司继续减少至26家,其中16家在港股上市。如今,“房住不炒”深入人心,叠加港股低迷,房产个股表现不佳。
“教培”行业迎来寒冬,在线教育公司中,好未来(TAL.N)、新东方(EDU.N)、高途集团(GOTU.N/原跟谁学)均已从榜单“下线”,仅剩中公教育还维持在500名。截至2021年12月31日,好未来、新东方、高途集团*股价较一年前高点,已经分别下跌96%、89%、98%。
另一方面,芯片、半导体及能源有关的光伏、风电、锂电池、水电等为2021年火热的风口行业,上升态势明显。长江电力(600900.SH)*进入TOP20榜单。除台积电、“宁组合”外,中国电信(0728.HK/601728.SH)、联发科(2454.TW)、盐湖股份(000792.SZ)等19家公司市值增长逾千亿,藏格矿业(000408.SZ)市值增幅超4倍。
在最能代表新技术潮流的科创板公司中,入围500强的名单也有所扩容,从上一年的17家增至19家,千亿市值成员新增1家,为上市不到半年的大全能源(688303.SH)。值得注意的是,上榜科创板公司来自半导体产业的就占10家,较上一年新增4家。
市值虽不等同于价值,但也是衡量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整体来看,在当前经济与政策环境下,对实体经济、核心技术的重视,以及对研发创新的强调,不仅仅是我国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决定产业话语权和公司价值的关键。
资本赋能区域集聚,
500强公司超50%位于三大城市群
资本聚力,城市破圈。
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无疑是观察一座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更反映出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含金量。
对比往年数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发现,*市值500强公司总部仍集中在北京(101家)、上海(56家)、香港(42家)、深圳(39家)及台北(27家),头部效应非常显著,这也与产业创新的规模效应有关。
以北京为例,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一方面集聚了五大行、中石油中石化等大量央企,一方面也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孵化中心,诞生了美团、小米、百度等互联网巨头。迄今,北京拥有101家500强上市公司,截至2021年年底总市值超过21.93万亿,体量接近全部500强的25%。
相对而言,上海优势产业众多,龙头企业分布比较均衡,但伴随着当地“市值王”拼多多的大幅缩水,在万亿市值俱乐部中未能斩获一席。被喻为创新之城的深圳在金融、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优势明显。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金融、互联网两大行业的主要大本营,北上广深的500强数量缩水最多,较上一年合计减少23家。
从市值500强公司的城市群分布来看,集中度高但又区域特色明显。
21数据新闻实验室注意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强经济城市群,集聚了超过一半的市值500强公司。京津冀地区中除北京外,天津、廊坊、保定均有公司入榜;长三角的上榜公司城市分布相对更为均衡,其中上海56家,杭州22家,宁波9家,嘉兴8家,行业覆盖也较为全面;珠三角上市公司产业格局也呈多元化,制造业优势明显,深圳的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占了*主力。
中西部城市群则稍逊一筹,头部上市公司的城市分布趋于分散,且更多体现在资源优势。不少三四线城市成功突围,如贵州仁怀、四川宜宾及泸州分别为贵州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泸州老窖(000568.SZ)的总部所在地,共同构成了一个白酒生产三角形区域。三者在地理位置(长江上游,保证水源质量)、气候(亚热带,利于繁殖微生物)、原材料供应(四川贵州盛产高粱、小麦)上有着同样的资源禀赋。
在资本竞争力方面,中西部省会城市短板较为明显。例如重庆虽有5家入榜,但整体排名和市值不尽如人意,仅智飞生物(300122.SZ)一家进入前200名。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境内外上市的重庆企业约80家,近六成市值不足百亿,且以传统产业为主,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尚无一家。这在21数据新闻实验室日前推出的“2021网红城市百强榜”中也有所体现,重庆退出十强,产业发展指数得分偏低。
无独有偶,西安、武汉、长沙等十强网红城市同样缺乏强有力的产业基础,几无公司入榜市值50强。21数据新闻实验室认为,上市公司作为领头羊,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对于上述中西部网红城市而言,要保持“长红”,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形成产业集群,或许是关键所在。
资本赋能创新,并助力产业转型,也成为各大城市竞相追逐的目标。成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各城市的500强数量变化来看,成都增长最为迅猛,较一年前新增3家,无论是增量还是存量(7家),均跻身中西部城市之首。新的上市公司也在快速涌现。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2021年成都一共有20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这一数字创下历史新高,约为2020年的2倍,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次于苏杭。其中,赴科创板的IPO一共8起,不乏极米科技(688696.SH)等市值百亿级别的明星企业。
“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市境内外上市挂牌企业总量超200家,年均增长15家以上,支持引导科技创新及新经济领域上市公司新增占比超过80%。”成都市政府2021年4月印发的《关于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曾提出。
未来,中国市值500强上市公司又将因此迎来怎样的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一键查询上市公司市值500强名单↓↓
*中国市值500强上市公司完整榜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