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国发股份是什么企业」601375》,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中国网财经11月29日讯(记者叶浅 胡靖聆) 疑似“杀猪盘”的国发股份(600538)“惨案”还在发酵。连续3个跌停板后,今日国发股份开盘再度触及跌停,盘中低位震荡,尾盘回落收于6.65元,跌幅9.40%。11月24日至今,4个交易日,国发股份累计跌幅33.96%,总市值缩水至34.86亿元。
24日上午,国发股份股价在1分钟内从小幅下跌直线跳水至跌停,此后连续2个交易日一字跌停,有网友公开质疑其为“杀猪盘”。在股吧中,不少网友提到“李老师”带着操盘。同花顺ifind显示,截至9月30日,国发股份股东户数为15756户。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国发股份从5月19日的年内*点5.37元,上涨至11月12日10.76元的高点,用近6个月的时间实现股价翻倍,累计涨幅约为100.37%。然而,国发股份的基本面并不佳,上市18年以来,国发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合计-4.84亿元。作为医药企业,2020年国发股份的研发费用为5万元,仅有1名研发人员。
盈利能力差
国发股份成立于1993年,主营业务包括医药制造及医药流通业务、分子医学影像中心和肿瘤放疗中心及肿瘤远程医疗技术服务、体外诊断及司法鉴定业务。主要产品为批发业务、连锁零售、珍珠明目滴眼液、乙醇消毒液。
作为海洋生物制药企业,国发股份引以为傲的是,其珍珠液的提取技术比较先进,其生产的“海宝”牌珍珠明目滴眼液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1999年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不过,国发股份也在财报中提到,这款滴眼液也仅仅是广西*产品。中国网财经记者看到,在阿里健康大药房中,1支10ml的“海宝”牌珍珠明目滴眼液售价为6.5元。
虽然是医药行业企业,但国发股份的业绩并不如想象中光鲜。2003年-2020年,国发股份上市18年来,归母净利润合计为-4.84亿元。2017年国发股份的营业收入达到4.34亿元,2018年接近腰斩,营收为2.25亿元。不过,今年前三季度,国发股份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99%,达到3.05亿元,超过2020年全年的营业收入。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然而,今年前三季度国发股份营业收入增加,公司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也水涨船高。截至今年3季度末,国发股份的应收款项达到2.2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额,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也达到46.36%。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的周转率也在下降。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与此同时,国发股份的存货也在大幅增加。2017年,公司的存货为0.28亿元,截至今年3季度末,公司的存货达到0.75亿元,同比增加81.97%。存货周转率也由2017年的7.70次,下降到2020年的4.12次,今年前三季度为3.40次。
作为医药企业,国发股份极少的研发费用格外醒目。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的研发费用为5.01万元。今年前三季度,国发股份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511.06万元,同比大增22371.88%。不过,国发股份研发费用大增主要是因为去年年底收购高盛生物。国发股份的研发人员也越来越少,国发股份2017年的研发人员为16人,2018年剩下5人,2019年和2020年仅有1人,2020年研发人员的月薪仅3628元。
国发股份还涉足艺术品领域。2020年国发股份加大文化艺术品的营销力度,全资子公司北京文化公司公开拍卖成交了324件书画、紫砂壶、黄花梨等艺术品,拍卖成交价共计2287.7万元,成交净利润为1300多万元。
大股东清仓式质押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发股份股价闪崩的前一天(11月23日),国发股份控股股东朱蓉娟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公司30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59%),按照当天国发股份的大宗交易股价来计算,套现接近3000万元。
国发股份此前还曾发布一些列减持、质押公告。11月12日国发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潘利斌减持计划实施完毕,期间减持公司股份345万股,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份为0.66%;11月14日公司发布公告,持股20.05%的控股股东朱蓉娟计划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此外,从国发股份的股东质押情况看,包括朱蓉娟在内的3位股东,近乎是清仓式质押。其中,11月2日,广西国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质押给重庆威灵顿酒店管理有限公司2715万股股份,其预警价格为6元,平仓价格为5.20元。
不仅国发股份的控股股东在股价闪崩前套现,还有资金*逃顶减持。据上海证券报报道,11月23日,国发股份3笔大宗交易总成交308万股,成交金额2818.2万元,成交均价9.15元。当日国发股份收盘报价10.07元,跌幅0.59%,成交金额4977.92万元;大宗交易成交金额占当日成交金额56.61%,折价9.14%。
据财联社报道,流通市值小、业绩较差、筹码分散,国发股份具有此前遭遇“杀猪盘”的个股所有典型特征。蹊跷的跌停,或许不只是“技术性调整”。
对于国发股份的盈利能力和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中国网财经记者将保持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褚染汐)
格隆汇1月9日丨中原证券(601375.SH)披露2021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3.76亿元到4.56亿元,同比增长360.20%-436.90%。
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加3.77亿元到4.69亿元,同比增长394.14%-490.25%。
2021年,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资本市场蓬勃发展,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投行业务和一、二级市场投资等主体业务稳健发展。预计2021年公司实现合并利润总额为7亿元到7.5亿元,同比增加5.56亿元到6.06亿元。
本文源自格隆汇
中国网财经11月29日讯(记者叶浅 胡靖聆) 疑似“杀猪盘”的国发股份(600538)“惨案”还在发酵。连续3个跌停板后,今日国发股份开盘再度触及跌停,盘中低位震荡,尾盘回落收于6.65元,跌幅9.40%。11月24日至今,4个交易日,国发股份累计跌幅33.96%,总市值缩水至34.86亿元。
24日上午,国发股份股价在1分钟内从小幅下跌直线跳水至跌停,此后连续2个交易日一字跌停,有网友公开质疑其为“杀猪盘”。在股吧中,不少网友提到“李老师”带着操盘。同花顺ifind显示,截至9月30日,国发股份股东户数为15756户。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国发股份从5月19日的年内*点5.37元,上涨至11月12日10.76元的高点,用近6个月的时间实现股价翻倍,累计涨幅约为100.37%。然而,国发股份的基本面并不佳,上市18年以来,国发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合计-4.84亿元。作为医药企业,2020年国发股份的研发费用为5万元,仅有1名研发人员。
盈利能力差
国发股份成立于1993年,主营业务包括医药制造及医药流通业务、分子医学影像中心和肿瘤放疗中心及肿瘤远程医疗技术服务、体外诊断及司法鉴定业务。主要产品为批发业务、连锁零售、珍珠明目滴眼液、乙醇消毒液。
作为海洋生物制药企业,国发股份引以为傲的是,其珍珠液的提取技术比较先进,其生产的“海宝”牌珍珠明目滴眼液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1999年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不过,国发股份也在财报中提到,这款滴眼液也仅仅是广西*产品。中国网财经记者看到,在阿里健康大药房中,1支10ml的“海宝”牌珍珠明目滴眼液售价为6.5元。
虽然是医药行业企业,但国发股份的业绩并不如想象中光鲜。2003年-2020年,国发股份上市18年来,归母净利润合计为-4.84亿元。2017年国发股份的营业收入达到4.34亿元,2018年接近腰斩,营收为2.25亿元。不过,今年前三季度,国发股份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99%,达到3.05亿元,超过2020年全年的营业收入。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然而,今年前三季度国发股份营业收入增加,公司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也水涨船高。截至今年3季度末,国发股份的应收款项达到2.2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额,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也达到46.36%。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的周转率也在下降。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与此同时,国发股份的存货也在大幅增加。2017年,公司的存货为0.28亿元,截至今年3季度末,公司的存货达到0.75亿元,同比增加81.97%。存货周转率也由2017年的7.70次,下降到2020年的4.12次,今年前三季度为3.40次。
作为医药企业,国发股份极少的研发费用格外醒目。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的研发费用为5.01万元。今年前三季度,国发股份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511.06万元,同比大增22371.88%。不过,国发股份研发费用大增主要是因为去年年底收购高盛生物。国发股份的研发人员也越来越少,国发股份2017年的研发人员为16人,2018年剩下5人,2019年和2020年仅有1人,2020年研发人员的月薪仅3628元。
国发股份还涉足艺术品领域。2020年国发股份加大文化艺术品的营销力度,全资子公司北京文化公司公开拍卖成交了324件书画、紫砂壶、黄花梨等艺术品,拍卖成交价共计2287.7万元,成交净利润为1300多万元。
大股东清仓式质押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发股份股价闪崩的前一天(11月23日),国发股份控股股东朱蓉娟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公司30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59%),按照当天国发股份的大宗交易股价来计算,套现接近3000万元。
国发股份此前还曾发布一些列减持、质押公告。11月12日国发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潘利斌减持计划实施完毕,期间减持公司股份345万股,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份为0.66%;11月14日公司发布公告,持股20.05%的控股股东朱蓉娟计划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此外,从国发股份的股东质押情况看,包括朱蓉娟在内的3位股东,近乎是清仓式质押。其中,11月2日,广西国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质押给重庆威灵顿酒店管理有限公司2715万股股份,其预警价格为6元,平仓价格为5.20元。
不仅国发股份的控股股东在股价闪崩前套现,还有资金*逃顶减持。据上海证券报报道,11月23日,国发股份3笔大宗交易总成交308万股,成交金额2818.2万元,成交均价9.15元。当日国发股份收盘报价10.07元,跌幅0.59%,成交金额4977.92万元;大宗交易成交金额占当日成交金额56.61%,折价9.14%。
据财联社报道,流通市值小、业绩较差、筹码分散,国发股份具有此前遭遇“杀猪盘”的个股所有典型特征。蹊跷的跌停,或许不只是“技术性调整”。
对于国发股份的盈利能力和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中国网财经记者将保持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褚染汐)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李启光
一家上市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只有5万元,你信吗?还真有。
近日,国发股份(600538.SH)发布2021年三季度业绩公告称,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3.05亿元,同比增长67.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0.43万元,同比增长247.20%。
其中,国发股份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大增22371.88%。不过,公司的研发费用仅511.06万元,2020年同期为2.28万元。而公司2020年全年也仅5.01万元。
而且,国发股份研发费用大增也是因为收购高盛生物带来的。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国发股份2017年的研发人员有16人,2018年剩下5人,2019年和2020年仅剩一根独苗,其2020年月薪仅3628元。
不仅如此,上市19年,国发股份营业收入却在“原地踏步”,净利润合计亏损约4.8亿元。
销售费用远超研发费
国发股份经营的主要产业包括医药制造及医药流通产业、分子医学影像中心和肿瘤放疗中心及肿瘤远程医疗技术服务等。
值得一提的是,国发股份的中间体珍珠液的提取技术比较先进,其生产的“海宝”牌珍珠明目滴眼液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广西*产品。
然而,国发股份的“技术创新”时至今日,却成了“吃老本”。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国发股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94.92万元、25.03万元、7.56万元和5.01万元。研发费用逐年降低。
其中,2020年国发股份5.01万元研发费用中,有4.35万元为职工薪酬、5248.43元为物料消耗、405元为差旅费。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国发股份2017年的研发人员有16人,2018年剩下5人,2019年和2020年仅剩一根独苗。
年报中并不能看出这名*的研发人员为同一人,但该研发人员2019年的薪酬还有6.68万元,月均有5564元,但到了2020年月均仅剩下3628元。
反观国发股份的销售费用,相比起来可谓“出手阔绰”。
2017年至2020年,国发股份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539.78万元、3463.94万元、2850.82万元和3003.65万元。
自身“造血”不足的国发股份,只得依赖收购扩大规模。
2020年,国发股份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收购康贤通等持有的高盛生物99.9779%股权,交易总金额为3.56亿元,过户手续于2020年12月底完成。
2021年前三季度,国发股份研发费用猛增至511.06万元,同比大涨22371.88%。
不过,半年报中,国发股份介绍,公司研发费用主要是子公司高盛生物的研发投入,公司去年底收购高盛生物,本期将其利润表纳入利润表合并范围,研发费用同比变动较大。
热爱投资靠卖艺术品增收
同样是因为缺乏创新动力,国发股份的业绩表现一直“阴晴不定”。
国发股份2003年上市,较早踏足资本市场,彼时的营业收入达2.31亿元,2004年增至3.73亿元。
2007年,国发股份营业收到达到历史顶峰,为7.9亿元。此后,公司业绩大起大落,基本在5亿元左右摇摆。
2013年7月,南宁地产商彭韬和朱蓉娟夫妇入主国发股份,成为实控人,然而公司业绩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2016年至2018年,国发股份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滑,从4.55亿元降至2.25亿元。
2019年和2020年,国发股份营收稍有起色,分别为2.51亿元和2.68亿元。
由此,国发股份上市18年,公司营业收入却在“原地踏步”。
而且,从上市的第三年开始,国发股份的净利润基本处在“赚一年亏一年”“赚一年亏两年”的窘境。
其中,国发股份2008年和2009年分别亏损1.73亿元和1.38亿元,2011年和2012年分别亏损3904.18万元和1.1亿元,两度“披星戴帽”。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上市18年,国发股份净利润合计亏损约4.8亿元。
国发股份发布2021年三季度业绩公告称,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3.05亿元,同比增长67.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0.43万元,同比增长247.20%。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不爱搞研发的国发股份,却爱搞投资。
2020年年报显示,国发股份认缴华大共赢基金1亿元的基金份额,已于2020年8月25日如约全部实缴到位,为该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
华大共赢基金的投资期已于2020年12月31日结束。截至2021年1月,华大共赢基金已陆续投资了包括高盛生物、华大智造、北海康成、杭州博日、仁迈生物、吐露港等15个项目,其投资的第一个项目——高盛生物已于2020年底成功退出;华大智造的科创板IPO申请于2020年12月7日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已于2021年9月成功过会)。
国发股份表示,目前,该基金投资的项目运行良好。
而且,2020年12月,国发股份全资子公司国发思源(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委托广西正槌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在南宁对其名下409件文化艺术品进行公开拍卖。拍卖成交价共计2287.7万元,成交净利润达1300多万元。
责编:ZB
本文源自长江商报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