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免(东华软件待遇)中国中免什么时候分红

2022-06-20 4:43:47 证券 group

中国中免



本文目录一览:



6月16日中国中免发生大宗交易,交易数据

大宗交易成交价格182元,成交3万股,成交金额546万元,买方营业部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证券营业部,卖方营业部为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金田路证券营业部。

近三个月该股共发生13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0.7万手,折价成交2笔,溢价成交1笔。该股近期无解禁股上市。

截至2022年6月16日收盘,中国中免(601888)报收于182.0元,上涨0.01%,换手率0.39%,成交量7.7万手,成交额14.1亿元。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9家,增持评级3家,中性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30.9。




东华软件待遇

纵观中国软件企业,营收超过10 亿美元的屈指可数,东华软件就在其列。

东华软件董事长薛向东。

2018年5月,全球互联网巨头腾讯宣布以12.66亿元入股东华软件战略投资,成为东华软件的第二大股东。薛向东介绍,2017年5月与腾讯董事长兼CEO马化腾先生在贵阳大数据会议上见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早期合作是*扶贫领域,双方在合作中互相高度认可,经营文化相似,技术也可以互补协同,2018年3月份双方启动投资会谈到完成投资也只用了2个月时间。

东华软件董事长薛向东略带骄傲地说:“这是腾讯至今在TO B应用软件行业的*一笔投资”。

腾讯为什么会选择东华软件?东华软件只是腾讯在医疗领域的一个flag?一时间众说纷纭。“东华软件的核心价值不是净利润,而是医疗大数据。全国百强医院,30% 都是用东华的HIS系统,这部分累计的大数据价值是非常高的。在美国,同类数据都是公司重大资产,可以给保险公司保费计算提供有效支持,可以配合医药研究机构进行药物前期筛选。未来是大数据的时代,谁掌握了医疗数据,谁才是最有价值的。美国上市的同类软件公司市值都是几百亿美金。” 薛向东说。

在美国企业级软件市场,已经诞生了IBM、甲骨文、微软等一批知名企业,而纵观中国软件企业,营收超过10亿美元的屈指可数。但东华软件在其列。

创业是为了诚信

1993年,作家兼计算机科学家Vernor Vinge *提到了人工智能的“奇点” ;同年,华为C&C08 交换机终于研发成功,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二;还是1993年,薛向东创立了东华诚信电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在今天,“创业”已是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而时间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国企是铁饭碗,外企是金饭碗。而在当时外企的职业生涯让薛向东深深地感受到这个国外软件公司对中国客户的敷衍和不诚信。拿着珍贵的金饭碗薛向东选择了下海。“下海” 意味着什么?

33岁的薛向东已过而立之年,显然这不是一时冲动。眼前的薛向东说:“当年选择创业是为了‘诚信’”。

东华诚信初创之时,中关村的知春路刚刚建成。在这里,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等先驱已激荡起中国软件创业的第一波浪潮。薛向东回顾说,“当时还是集体所有制,没有股东的概念,也没有工资可拿。需要找到8 个以上的职工才能共同成立公司。为了凑齐这8个人也是费了好一番周折。”

“其实最开始真正参与公司创业的只有我自己。” 薛向东嘿嘿地笑了笑。翌年,中国引入互联网,国家邮电部正式向社会开放互联网接入业务,第一次互联网创业浪潮开始酝酿。随后,网景公司在美国的上市,引发众多创业者开始关注互联网创业。

薛向东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山东省泰安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当时的泰安还没成为一个市区,称为泰安地区。薛向东考入湖南大学计算系,那一年是1978年,成为自1982年中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毕业的大学生。当时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薛向东说当时家里和亲戚朋友都不懂也不是很赞成,但自己直觉这是一个可以改变未来的技术。

东华诚信创立8年后,薛向东将优质资产整合注册成立了“北京东华合创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也是东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2006年,东华软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注册资金31.3亿元,市值近300亿元。当时的互联网企业腾讯、阿里和百度还都处于发展早期。

据统计,截至 2010年底, 中国大陆拥有大小软件企业共20,742家。其中, 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有 2,038家。

深耕医疗信息化

从60年前的计算机革命,40年前的微处理器发明到20年前的互联网,所有这些前沿技术最终都是通过软件这个载体去颠覆旧体系、创造新世界。

进入云和大数据时代, 一方面,传统产业亟待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另一方面,中国的云计算服务商巨头在C端红利触顶后将目光投向了传统行业内的头部方案商。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触顶,互联网巨头BAT纷纷转战B端。

在腾讯2017 年度员工大会上,马化腾曾表示“现在的腾讯需要更多To B 的能力”。在今年腾讯20周年生日这场腾讯*规格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东华软件全资子公司东华医为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腾讯的战略合作伙伴亮相。

从2001年,东华携其在软硬件集成服务方面的优势进入医疗信息化服务领域,成立了医疗事业部,率先在国内引进国外成熟先进的HIS产品Medtrak&TrakCare。经过多年在市场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不懈努力,东华医为逐渐成为国内数字医疗领域*的数字医疗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2006年,东华推出了东华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简称东华数字医疗,或iMedical),到目前为止iMedical在北京安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友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全国众多大中医院得到广泛应用。

深耕医疗信息化领域近20 年的时间里,东华医为已累计支撑约几十亿人次的诊疗服务、超过几万亿元的医疗资金交易,为各医疗机构生成1 亿多份电子病历数据。从2015年到2018年,东华医为已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十佳医疗IT 行业方案商第一名。目前,东华医为在医疗行业每年积累的门诊量约有5亿人次,这些数据对于医疗、制药、健康服务的价值已经显而易见。

全球软件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的阶段,受益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分级诊疗、远程医疗、社会办医、医药电商改革,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作为医疗信息化转型的重要手段,将深度与健康医疗行业深度融合,使医院、医疗保险、医药、实验室、监管部门等环节能够实时连接且无缝分享数据,这也为医疗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契机和商机。

腾讯与东华医为在 C端、B端、G端进行优质资源的整合和互补,实现“10亿” 与“500家” 的联姻,促成C端与B端、G端双向直达的新目标市场的建立;另一方面,腾讯在云计算、AI、大数据、区块链等方面的强大技术能力,可以加速助力东华医为数字化医疗解决方案中核心技术的转型和升级。

技术浪潮风起云涌,TO B 企业做不大的魔咒被打破。Digital、Compaq、HP、IBM……薛向东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国际软件巨头的缩写。他微笑着说,Compaq 已经消失了,那时微软还是后起之秀。

东华医为在医疗行业每年积累的门诊量约有5亿人次。视觉中国

勤修不辍聚力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突破,全球数字化这个软件人的梦想经过近三代人的努力终于初具规模。如今互联网黑马不时出没,上演着颠覆与被颠覆的故事,IBM、SAP、思科等IT 巨头却被冠之以传统之列。

“什么是传统IT 企业?” 薛向东目光炯炯地问。他紧接着说:“不断地用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东华软件。”

近年来,东华软件与“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 等前瞻性行业的关联布局从没间断。

如同当年泰山脚下的少年,薛向东对新兴技术的好奇和执着依旧。依靠单一软件优势完成上市之后大力投入云计算转型,这是国内外企业软件的典型发展路径。转型就意味着要开始一段风险与希望的兼程。有评论,云计算本质是一场商业模式的革命。而对于东华软件这类传统的IT 软件巨头来说,云计算模式又面临着前期烧钱和后续流量变现的双重挑战。

长期以来, 全球软件产业价值链被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软件产业模式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也是主宰着整个软件产业发展方向的一环。绝大部分的上游企业位于美国,包括微软、甲骨文等都是这一领域的主导力量,特别是在以利润率较薄、预算紧张和高管理成本而著称的医疗产业。

在薛向东的心里,一直想要发展自主可控的国产软件。但即便是作为中国软件的领军企业,除去应用软件市场的份额,东华软件目前在软件市场上的整体占有率也仅在2-3%。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软件在基础软件、平台类软件、PC 机等领域还都是为国外软件巨头所垄断。

薛向东表示:“从发展早期我们就和IBM 有过合作,这些合作让东华软件能够持续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17 年,IBM 高层接连到访东华软件,东华软件与IBM、微软在区块链领域展开交流合作,并成立了区块链研究院。

今年,健康链、卫生云、医疗云 “一链三云” 被称为腾讯与东华医为的“联姻” 首秀,也是双方合作的细节体现。薛向东积极探索区块链前沿技术,结合东华现有业务体系,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电子政务、智慧医疗等新兴技术的结合,希望从根本上推动市场格局加速迭代。

区块链正在重新定义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这是一个中国软件弯道超车的机会吗?薛向东说,“那当然”。如今,薛向东的*身份是东华区块链研究院院长。

- END -




中国中免股票

评分

88.19

全市排名:25/4806

行业排名:1/75

短期分析:短期支撑位为210.96,压力位为231.43。该股最近一个月涨跌幅跑赢大盘和行业。

中期分析:

中长期支撑位为186.97,压力位为344.56。该股*一个报告期成长快速、运营能力一般、现金流差、盈利强劲、财务保守。

操作建议:

给出短期【短线增持】建议,此时短线整体仓位可以控制在20~50%左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

市场表现最近一个月,跑赢沪深300指数16.13%,跑赢行业12.51%目前根据指标分析,日线抄底逃顶指标红色,处于上升趋势中。*一个交易日主力资金流出-0.45亿,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24亿元。个股压力位是231.43,支撑位是210.96本期净利润为84.91亿,同比增长168.35%,上年同期为31.64亿,同比增长-24.58% ,净利润增长是否可持续持保留意见。本期净资产收益率33.10%,行业排名1/74,盈利能力极强,行业头部公司。本期存货周转率1.83,行业排名46/74,存货变现能力差;上年同期为1.99,公司产品销售遇到问题,存在滞销的风险。本期资产负债率33.27%,资产结构得到优化。本期销售收现率为1.05,上年同期为1.08,销售回款能力有所减弱。机构评级评级买入最近三个月,总共28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4家机构给出增持评级。重大舆情负面资讯公司最近30天存在负面资讯。



中国中免什么时候分红

视觉中国

4月22日晚间,中国中免(601888,SH)披露其2021年年报:去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54亿元,同比增长57.23%。快速恢复的海南免税业务成为其营收的强心剂。利润分配方面,中国中免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

作为免税概念龙头股,中国中免和走热的免税概念、海南政策利好消息“沾亲”又“带故”,股价从百元以下一路高歌猛进,*甚至达402.78元/股(前复权,下同)。4月22日,中国中免报收于176.98元/股,较上述高点,市值蒸发4000多亿元。

拆解中国中免在2021年的增长路径,海南业务和线上渠道不可忽视。其中,从免税业整体发展来看,线上已是大势所趋。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指出,线上销售额与企业供应链、品牌信誉度、拿货价格等有很大关系。目前中国中免的线上业务发展现状放在全球来看优势也比较明显。但中国中免具有特殊性,想要复制有一定难度。

去年盈利96.54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挣扎求生的旅游业里,免税虽算不上“一枝独秀”,其庞大的市场规模也足以让旅游“小散”们心生羡意。

近日,被称为免税“龙头”的中国中免披露了其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2021年中国中免实现营业收入676.76亿元,同比增长28.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54亿元,同比增长57.23%。细分来看,海南地区实现营业收入470.96亿元,同比增长57.19%,;上海地区去年营业收入为124.91亿元,同比下降9.02%。

利润增长的同时,营业成本也在上升。去年中国中免营业成本达448.82亿元,同比增长43.76%。不过,由于应付机场租金大幅降低,去年中国中免的销售费用同比下降了56.36%。和上升的营业成本一同出现的,是毛利率的下降。去年中国中免商品销售毛利率同比减少7.14个百分点,降至33.08%。

百亿营收数据确实漂亮,不过在资本市场上,中国中免交出的成绩却难言*。作为免税概念股,中国中免和走热的免税概念,海南政策利好消息既“沾亲”又“带故”,公司股价从2020年4月百元以下一路高歌猛进,*甚至达402.78元/股。而4月22日收盘价为176.98元/股,较峰值时市值蒸发超4000亿元。

对此,今年4月以来,股民多次在投资者交流平台“喊话”董秘,希望公司出台维护股价的措施,截至发稿仍未有相关措施出台。

尽管维护股价方面无动作,但董秘承诺的“以持续稳定分红回报投资者”一事,公司确实是做到了。根据年报,中国中免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预计将派发现金红利29.29亿元,占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重为30.34%。

数字化能否成疫情后免税竞争主旋律?

从财报来看,中国中免的营收架构其实很明晰,海南业务的发展就是其获利的关键组成部分。根据财报,2021年中国中免海南离岛免税业务持续保持高增长,其中三亚市内免税店实现营业收入355.09亿元,同比增长66.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68亿元,同比增长40.46%;海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62亿元,同比增长61.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3亿元,同比增长20.75%。

然而,随着免税经营资质的放开,口岸进出境免税店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经营主体,海南离岛免税店通过竞争性磋商等方式确定经营主体,中国免税行业进入有序竞争阶段;众多国内企业纷纷申请免税经营资质,中国中免在海南“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

在此背景下,去年中国中免不断加码海南业务,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海口市国际免税城项目新增投入资金13.45亿元,累计投入23.75亿元。根据此前中国中免董秘回复投资者的说法,海口国际免税城项目预计年内开业,涵盖有税零售、餐饮住宿等多种业态。

图源:网页截图

此外,《》

去年底,中国中免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现金收购中国旅游集团旗下全资孙公司港中旅资产公司***的股权。去年12月,港中旅资产公司纳入中国中免合并报表范围。此次关联收购后,除了解决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中国中免也借此拿下了港中旅资产公司拥有的免税外汇商品经营资质,可运营回国补购型的市内免税店,一举补齐最后一块免税短板,为其业务拓展创造更多可能性。

不过,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根据2022年一季报,中国中免1~2月主营业务仍在增长。但3月以来,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和局部暴发的不利影响,公司经营受到较大冲击。一季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99%。海南业务亦受影响,今年4月,三亚免税城闭店9天,海旅免税城闭店近半月。至于上海业务,去年虽呈下降趋势,但仍占总营收的18%左右。今年以来上海地区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这部分业绩如何,仍有待观望。

除了海南业务,疫情以来持续增长的线上零售业务也是其营收增长的助力。中国中免在财报中称,“cdf会员购”等平台不断发展,微信小程序“中免会员”已超过2000万。大会员平台在拉动消费和提升复购率方面效果显著,会员销售占比由52%提升至87%。未来将继续加大线上业务的品牌引进与商品供应,推进免税预订、完税商品销售平台业务整合,力争2022年会员总量达到2600万。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向《》

至于未来线上销售是否会成为免税发展的关键突破点,赖阳则指出,从长远看线上免税消费确实会逐渐增长,但线上销售额还与企业供应链、品牌信誉度、拿货价格等有很大关系。目前中免的线上业务发展现状放在全球来看优势也比较明显,但中免具有特殊性,想要复制有一定难度。一旦疫情过去,线下专柜的消费还会回流,毕竟实体店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不容小觑。

就股价下跌、推进境外资本运作、疫情影响的应对等问题,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中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中免、东华软件待遇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