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铁物涨停收盘,收盘价3.88元。该股于10点15分涨停,未打开涨停,截止收盘封单资金为1.77亿元,占其流通市值1.21%。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60.24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3429.92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2359.35万元。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
该股为铁总混改,混改,国企改革概念热股,当日铁总混改概念上涨3.77%,混改概念上涨2.66%,国企改革概念上涨1.92%。
厂长的话:如果你看见厨房里有一只蟑螂,那里面肯定不止一只。“两康造假”给市场带来的重创还未愈合,天生白马的医药股——辅仁药业又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随着分红无法兑现、大笔资金不翼而飞,财务造假的质疑也甚嚣尘上,其背后又涌现出了大失血的股东及违规操作的三方财富。。。白马股,它究竟是病了,还原来就是个白骨精?
一起分红引爆的大雷
“白马”沦陷的故事还没讲完,这次轮到到医药股——辅仁药业。
辅仁药业,主打中成药。别看股票市值不大,但业绩数据不错,市盈率才5个多点!其16-18年净利润从3.49亿翻到了8.89亿。17年荣登过中企500强和年度中华民族医药百强企业。
虽说长得“眉清目秀”,但它在A股市场上的名声却不太好,是只20年来从未分红的“铁公鸡”。
话说国内的这一族群,近年来多有收敛,尤其是在“刘某人”的点拨下纷纷“从良”。受迫于各方压力,守身如玉二十载的辅仁也只好“开窍”,决定于今年五月分红6000万。
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辅仁的这次分红,结果非但没有如期兑现,反而用它的后续表演,给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爆雷姿势——分红雷:
7月19日,辅仁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因资金“安排”原因,无法按计划发放现金分红。随即公司就紧急停牌,并于昨日复牌,然而缓兵之计未能奏效,其股价遭遇到了无悬念的“二连一字跌停”,“坑杀”了2万多的股民。
6000万的分红都抽不出,对于一只医药白马来讲是不可思议的。要知道,从辅仁一季度发布的财报来看,这家公司账面上明明还有18亿的货币资金!而根据公司的*解释,截止到7月19日,其现金总额已缩水到了12.72亿,这其中又有12.35亿的资金处于“受限”状态.。。换句话说,人家现在可供其支配的资金也就300万元,那对于6000万的分红自然是有心无力,“情有可原”。
一只绩优白马股,账上有大量现金,却无法兑付小额“债务”。。。这出戏码延续了今年“白马”的传统,颇具“两康”的神韵。厂长这里顺便一提,给这家公司做审计的,也正是给康得新、獐子岛、大族激光”做过工作“的瑞华!
那么问题来了,账上17亿的钱款,到底去哪儿了?
钱到底去哪儿了?
钱去哪儿了?无非几种情况,不过其中的运作细节比较专业,厂长暂且不论。。。如果以*的恶意来揣度,首当其中的自然是“大股东的抽血问题”。
那么从动机上看,辅仁背后的大股东,有这种行为的必要吗?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一季度,辅仁药业的前十股东
而从股权结构来看,这就是一家个人控股企业,控股43.03%的朱文臣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这个朱文臣是何方神圣?他的来头可不小。简单来说,老朱于90年代从三维药业开始,通过兼并、重组、借壳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手段起势。到现在,他左手揽药(辅仁药业),右手揽酒(宋河酒业),12年时就以76亿的身价荣登河南首富,到18年时这一数字已膨胀到120亿。
咳咳,120亿身价还能缺钱?你还别说,这位“前首富”最近的麻烦事确实不少。
根据公司公告披露,从今年5月31日到现在,辅仁药业在一月半里刷了整整13份“控股股东股份被冻结”的公告:
说到股权冻结,大多是因为外债问题而被债主申请了“财产保全”。厂长看了下,辅仁集团涉及到了多起民间借贷纠纷。没错,朱老板做过小额贷款,它于网贷的“风口期”还玩过一把P2P的梭哈。
2016年年初,P2P“短融网”曾获得辅仁集团3.9亿的融资,辅仁一举成为短融的*股东。2年后,辅仁悄然退出短融网,随即不久短融就被爆出了产品逾期的问题。另外朱老板自己还有个“黑龙江金联云通”,主打农民用户,这手脚伸得相当之广。
P2P的套路,大家懂的都懂,除了行业不景气的原因,大多还涉及到了“自融”。那么看似脱身而出的辅仁怎么又会扯上了网贷的官司,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辅仁的财务报表还存在着诸多猫腻。
首先是“短债长投”。根据相关数据,从16年以来,辅仁每年都保持着至少20亿的短期借款规模,但其所投的项目周期都普遍偏长,平均投资回报期近乎六年。。。这也罢了,一个现金流长期充裕的绩优公司,真的有必要这么做吗?
其次,它应收账款的比例也偏高。就其历年财报来看,辅仁药业16年的应收账款为6697万元,结果到去年变成了28.38亿,2年猛增40多倍——尤其它的周转时间也从早些的五十天拖到了去年的150多天,其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例更是达到了46%!到了这个比例,公司就有给渠道压货、用关联企业“马甲”来造收入的可能。
除此之外,网上此前还爆过辅仁拖欠工资、项目停工的传闻,及“亲兄弟”宋河酒业18亿的担保。。。这些琐碎的信息拼凑在一起,似乎都在指证辅仁集团“很缺钱”的事实。
难言祸福的并购
现在回头再看,辅仁从崛起到“猝死”,似乎都和几年前的那起“国内*医药并购”脱不开关系。
大家留意下厂长上头贴出的“十大股东”图,有心的读者应该能注意到这个特征——除了实控集团,公司其余的位子还都挤满了清一色的股权投资公司:
这里厂长要解释一下——他们其实是辅仁前些年并购时的产物,是并购标的——开药集团的老股东:
其实2015年的时候,辅仁就动过并购“开药集团”的念头,以当时的数据来看,这就一出彻头彻尾的蛇吞象。
根据16年双方财报数据,开药集团当年的总资产为75.15亿,营收为45.34亿;而辅仁同期的资产总额为12.73亿,营收才4.9亿。其实辅仁敢吃掉开药,主要还是开药自己也出了问题,这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并购后的辅仁确实拿到了不少好处,但大家注意了,这个并购是有业绩承诺的压力的,什么意思?既然辅仁的财务数据有造假嫌疑,那么它的业绩本身,是不是也有虚报的可能?
当然,这只是厂长的臆测,并没有太多的实证。不过在3年之前,在这起并购大案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候,确实是有“内部知情人士“爆过辅仁的黑料。
2016年,集团遭到公司高管(此前已因涉嫌职务侵占和受贿被捕)妻子的实名制举报,声称辅仁所属的开药集团涉嫌财务造假,虚增进资产17亿,虚报利润14亿,还系数列举了朱文臣的“十宗罪”。
这件事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也让辅仁的并购一拖再拖,但其效果也仅限于此。此后辅仁在白马大道上越走越宽,而当初的惊天举报也随风消逝。。。就是不知如今大戏重演,在全民质疑的大舞台里,老朱这次能给出什么样的表演呢?
惊雷四起,平安、恒天都中枪
不管怎么说,这么大的公司爆雷,踩雷的自然不只二级市场的股民,还有许多机构和私募产品。
在此之中,最显而易见的,自然是并购时牵连进来的股权投资公司们。
抛去辅仁药业的成分,交易规模上位列其后的“大股东”还有持股10.72%的平嘉鑫元、持股10.45%的津诚豫药及持股7.81%的万佳鑫旺,这三家合伙基金有个共同的出资合伙人——金元百利。而实际上,金元百利通过三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参与其中,其总出资额达到了7.32亿元。
自辅仁“分红雷”后,有多名粉丝向厂长爆料,称金元百利有两期”恒天“代销的资管管理计划产品——“金元惠理开药二、三期”,16、17年就期满了,结果现在都没退出来。。。
除此之外,恒天这产品有明股实债的嫌疑。
具体来说,上述产品的投资范围为“认缴有限合伙企业的出资,并由有限合伙企业用于受让标的股权”,其投资收益来源于企业处置标的股权及其分配的股息、红利等,说白了就是个股权产品。
根据资金用途说明,其用于“受让开封制药股权”,如果开封药业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成功上市,则由辅仁启动回购,会有固定收益;但如果公司成功上市,大股东就不会回购,也不一定有固定收益。厂长看了下,这宣传材料上的写法,似乎过于简化了吧。。。
除了恒天,牵扯其中的知名机构还有平安,它的“孙公司”思道科投资担任平嘉鑫元的GP,出资额为3.33亿:
实际上,开封制药没能“按时上市”,这些并购基金的收益大大折损,即便辅仁承诺回购,其最后可能也就剩下10%的收益。。。当然,落实到具体投资者,兑付与否那还得另说。
这里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平安此前还投过朱文臣的另一个大项目“宋河酒业”,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而那位实名制举报辅仁的武XX,其丈夫正是辅仁药业的前任总经理,他直接参与到“宋河酒业”与平安的投资合作,其职务侵占的罪名正是由此而来。而事发半年之后,其妻子突然“发难”,这里面是否有些故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与其讨论这个,不如想想如何避开白马雷的问题。其实厂长在上述内容都有所涉及,这里就帮大家做个总结。
首先是财报造假问题。
从动机来看,一般来说赚钱的公司没必要造假 ,亏钱的公司就越会造假(但做账不一定都是“虚增”,也不都是因为缺钱)。
至于企业缺不缺钱?要看几个指标:
1、短期债务比是否过高。一般来讲短期借款越大,占用时间越长,企业的内生压力就越大。尤其本案这种“腰包鼓鼓还要大肆借款”的,多半有问题。
2、大股东股权质押率是否过高。这点我在上周文章《500亿精功集团崩了!中粮信托等大批机构入局》里已有过详细叙述,精功集团就是靠着无节操的提款操作带崩了三家上市公司。
3、大股东的减持情况也要关注,尤其是民营集团控股的,像辅仁药业年初时就有过一波股东减持,当时股吧里还有小伙伴质疑过:为什么公司业绩这么好,大股东还要急着跑?
4、分红问题。这里有个误区,不分红未必就是山穷水尽(参考一毛不拔的巴菲特),但反过来,分红若能持续稳定,那么说明公司确实是有真金白银的。
而在厂长的星球里,就有18年和过去十年的高股息率个股,结合股价,ROE、经营现金流等关键财务指标给出了解析(附优质股名单):
西仪股份涨停收盘,收盘价20.41元。该股于13点58分涨停,未打开涨停,截止收盘封单资金为1.02亿元,占其流通市值1.56%。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6月8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02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8808.37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14亿元。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
该股为混改,汽车零部件,国企改革概念热股,当日混改概念上涨0.47%,汽车零部件概念上涨0.33%,国企改革概念上涨0.22%。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印发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旗舰型龙头上市公司,培育一批专业优势明显、质量品牌突出的专业化领航上市公司。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随着目标时间渐近,国企改革加快进度。
从今年开始,已出现多支国改翻倍股。例如浙江建投、中通客车、中成股份、中交地产等。
4月份以来,A股已有超30家国企上市公司披露了股权划转*进展情况。
另一方面,今年5月已有包括中国国航和山航集团、中国建材与中国交建、通用技术集团和中国中检三组国有企业筹划专业化整合。
5月以来共有8只国企改革概念股涨幅超过50%,如钱江水利、湖南天雁、中国海诚、东风科技、招商南油等。
国企改革固然是好事,对于一些原本就很有资源条件的巨型国企。如果真的通过大力改革,凭借其强大市场地位,成为十倍股,并非不可能。
一手资源:有民营企业需要国企身份的,我们这里有指标。AA+评级央企,可以给民企做股份代持,民企完成工商变更之后,可以用国企身份获得更多银行授信和更快捷大额担保贷款。
不少企业为化解资金链危机,“委身”国资。类似于欧菲光、东方园林、怡亚通等上市公司“民营转国有”的故事在资本市场不断上演。这种“国企挂靠”模式并不鲜见,除了获得银行贷款之外,部分民营企业为了依托国资背景扩展业务,也乐意选择具有国资做“靠山”。
都知道,民企运营成本高,企业面临银行惜贷、融资困难等现状。如果企业能找到国企做挂靠,确实有利于提高授信、增加担保,因为银行一般是通过股权结构、企业人员和管理、业务范畴等因素考量风控的,国企融资相对于民企容易一些。
总之,站在民企角度来看,参与挂靠让民企得以有机会参与到之前无法进入的领域,如能源、化工等,不但能显著降低民企的前期投入,还是民企进入公共领域、规模经济领域等的“捷径”。
其次,民企参与挂靠后,自身就相当于有了国企背景,在当前的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中,国企的社会信誉非常高,这将有助于民企后续生产经营和市场融资。
最后,参与挂靠后,民企将可享受到国企的许多资源,如更低的原材料购买成本,更稳定的产业链、销售链,这对于民企自身做大做强而言非常关键。
提供挂靠的国企一般只提供名义上的投资关系,只是名义上的出资股东,代持股(必须代持协议),并不实际履行出资义务, 也不承担分享企业的利润,企业盈亏由实际股东自负,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也是由实际股东决定,国企并不参与其中。
以上是关于国企混改的简单介绍,有需要的老板私信加关注,华枫李恒为您服务。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国企混改概念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国企混改概念股、辅仁药业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