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亚泰集团(600881.SH)发布公告,2022年1月25日,公司2022年第二次临时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控股子公司拟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议案》,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吉林亚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亚泰制药”)筹备并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挂牌。
-Tips:下载【APP】,精彩内容抢先看--
原标题:连续13年分红、零质押、九年零减持,但75亿利润零落袋:东华软件,现金流急急急! | 风云独立评级
流程
东华软件(002065.SZ)成立于2001年1月,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实际控制人为薛向东。
公司曾在2018年10月发布了一份倡议书鼓励内部员工增持公司股票,实控人薛向东同时做出如下承诺:
在满足既定条件下,持有股票收益归员工个人所有,亏损由其个人全额补偿。
这句承诺可圈可点,一方面,可以看出薛老板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拥有足够的信心;另一方面,与那些上市之后忙着掏空、套现的公司相比,也是足够实在。
不仅如此,薛老板近年来股票零减持、股权零质押。
自2011年以来,实控人及其直系亲属一直在增持公司股票,且截至2018年末的股票质押率为0。不止是实控人,公司股权质押水平整体就不高,截至2019年7月末仅0.34%。
另外,自2006年上市以来,公司13年不间断分红,金额合计18.73亿元。而公司上市以来募集的资金合计22.46亿元,分红募资比为83.39%,募集的钱差不多都还给市场了。
这83.39%的分红募资比,虽远不及伊利3.15倍的分红募资比,但根据吾股大数据统计,在全部3,600多家A股中也排名415位,完全称得上良心企业之名了。
看到这里,各位是不是像风云君一样,准备起身称赞了?
老铁们莫急,今天的分析才刚刚开始,先读完这篇文章,若还想称赞,也来得及。
一、业务板块和收入构成
1、业务产品介绍
东华软件是国内最早通过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CMMI)5级认证的软件企业之一,是国家首批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大型一级企业,拥有80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1,400多项软件著作版权。
其业务主要由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个部分。
(1)应用软件开发
应用软件开发业务主要是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公司基于成熟的软件开发管理体系,根据对不同行业客户的理解,开发出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应用软件。
公司的应用软件可用于医疗、金融、智慧城市、电力、政府、通讯、运输物流等行业;产品包括医院信息平台、DRGs医保支付系统、商业银行业务集成平台、东华智慧城市超级大脑、东华智慧教育服务平台等。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资料公司公开信息)
(2)信息技术服务
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是在应用软件开发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的后续系统维护,主要通过客户热线、定期巡检、远程诊断、现场支持、常驻外派、预约值守等方式,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信息技术服务业务的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IT咨询规划、IT运维管理、IT业务外包、大型软件定制实施、系统数据移植、云托管等。
公司近年来在信息技术服务板块的主要战略方向是“东华+”:
公司与腾讯云在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在业务方面开展了战略合作;同时,在技术层面上,公司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研发和行业应用方面均有所突破。
(3)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务包括软件产品与硬件产品,主要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设计和升级、IT系统架构、软硬件选型与集成等咨询规划服务
计算机系统集成业务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 网络工程、数据储存与容灾、信息安全、智能建筑、远程会议、安防系统等。
2、业务收入构成
从各板块的营业收入情况来看,系统集成设备是公司收入的第一大来源,且规模增速最快。2018年,系统集成设备实现营业收入57.89亿元,同比增长43.97%,2006-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2.78%。
公司营业收入的第二大来源是技术服务收入。2018年,技术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8.72亿元,同比增长10.45%,2006-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6.96%.
2018年,自制及定制软件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95亿元,同比仅增长4.06%;自2014年以来,自制及定制软件板块营业收入便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
按行业分类,公司业务所涉及的行业涵盖医疗行业、金融行业、智慧城市、政府行业、能源行业、水利与气象海洋行业等。
其中,金融行业、医疗行业和能源行业是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三大来源。
公司金融行业的业务覆盖传统业务、互联网金融、云托管、金融信贷、融资租赁等领域。东华软件与腾讯云合力打造了金融智汇平台,并在银企聚合平台、金融大数据平台上实现了技术与业务的对接。
金融行业是公司营业收入的第一大来源,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2.97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50.82%,同比增长了23.12%。
公司医疗行业的主要运营主体为子公司东华医,主要业务包括智慧医院、区域医疗、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与控费综合四大方面,同时与腾讯云的战略合作也涉及医疗行业。
医疗行业是公司营业收入的第二大来源,但增速最快;2018年,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1.0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13.00%,同比增长了35.35%。
(东华数字医疗信息系统应用架构框架图)
公司能源行业涉足电力能源、石油石化、煤炭等领域,2018年均有多个项目中标,是营业收入的第三大来源,但收入增速在上述三大行业板块中*。2018年,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43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11.13%,同比增长了3.10%。
二、伏笔:外延式并购驱动业绩增长
1、并购驱动营收增长
从规模上看,公司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但公司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靠外延式并购的拉动,并购之后的增速明显变缓。
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71亿元,同比增长16.19%;2006-2018年,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24.57%。
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在2008年和2011年有两个高速增长期,这主要来自于并购的推动。
2008年,公司并购联银通科技,增值率高达824.94%,确认商誉2.47亿元。联银通科技主要从事银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业务。
2011年,公司并购神州新桥,增值率高达327.63%,确认商誉2.25亿元。神州新桥主要从事银行业的系统集成和网络应用服务业务。同年,公司还收购了东方易维和卓讯科信。
公司通过外延式并购,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但是,收购并没有为公司带来持续的增长动力,仅在当年推动了营业收入的高增速长,并在之后年份逐渐衰减。
除此之外,公司还有两个并购高峰期,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但就营业收入的增速来看,这两轮并购未能产生之前的效果,营业收入的增速仍在下滑。
2、净利润赶不上营收的脚步
外延式并购对净利润的拉动作用不及营业收入,东华软件的净利润整体波动很大。
2018年公司实现净利润7.98亿元,同比增长了19.92%。2006-2018年,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为22.13%。
结合公司四个并购高峰期和营收增速,公司净利润只在2008年的第一个高峰期实现加速增长,2009-2015年期间维持平稳运行,2015年之后开始负增长。
净利润的*点在2015年,盈利11.39亿元,之后年份便开始大幅下滑,并且在2016-2017年连续两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2018年,公司实现净利润7.98亿元,同比增长了20%,重新恢复增长。
东华软件扣非归母净利润自2014年就开始下滑,*点在2014年,达10.17亿元。
2018年,上市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有所回升,实现4.74亿元,但仍不及2014年的1/2。
2015年以来,上市公司对投资收益、政府补助、营业外收入等非经常性损益依赖度提升;近两年,扣非归母净利润的表现远不及净利润,且2014-2018年,二者之间的差额逐渐增大。
如上表所示,2015-2018年,上市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等非经常性收入规模明显增长。
2018年,公司非经常性收入合计3.76亿元,占净利润的比重高达47.08%;其中因子公司未实现业绩承诺确认3.05亿元业绩补偿款。
而2016-2018年期间,公司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均出现明显波动,是来自资产减值损失的共同影响。
三、并购后遗症逐步显现,商誉减值不间断
2016-2018年期间,东华软件分别确认了2.97亿元、5.94亿元、3.87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
公司连续三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来自于商誉减值,具体数据统计如下:
截至2015年末,公司商誉账面价值高达16.63亿元,占同期总资产的14.91%,占净资产的19.31%;2016-2017年,公司分别计提了2.10亿元、4.48亿元和2.26亿元的商誉减值,合计金额高达8.83亿元;截至2018年末,公司商誉净额为7.81亿元。
上市公司连续三年计提减值,将商誉风险分散,从而避免了业绩的突然大幅下滑。但商誉风险已经完全得到释放了吗?答案是,NO。
1、 商誉减值——至高通信
首先,我们分析与至高通信相关的商誉。
公司全部商誉中,*的一笔就是至高通信。至高通信的主营业务是以定制化、专业化的移动终端及应用软件为载体,协助客户构建安全、高效的移动业务运营及管理平台。
至高通信的商誉原值为5.65亿元,占公司全部商誉原值的34%;经过2016-2017年连续三年计提商誉减值后,截至2018年末,商誉净额3.11亿元,占全部商誉净值的20%。
至高通信是东华软件在2014年并购的公司,评估增值率高达439.35%,业绩承诺期为2014-2017年,承诺业绩分别为净利润6,840万元、8,438万元、10,544万元和12,653万元。
2014-2015年,至高通信踩线完成业绩承诺,完成率分别为105.43%、100.09%。2016年,至高通信业绩变脸,实现净利润6,879.71万元,同比下滑27%,完成率仅58.85%。
(资料公司2016年年报)
对于至高通信业绩变脸的原因,公司的上述解释可以简单总结为两点:一是受宏观经济影响,二是至高通信客户集中度高、业务需求存在偶发性等自身业务风险暴露。
其实,至高通信的上述业务风险,在收购公告中曾提及,公司并非毫不知情。
尽管业绩已经发生变脸,东华软件在2016年末对至高通信相关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时,仍然预测其2017年将实现净利润10,145.93万元,增长率高达47%,对其未来五年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的预测也高达9%。
依据上述预测,上市公司在2016年对至高通信的相关商誉计提1.36亿元的减值,仅占其全部商誉的24%。
2017年,至高通信净利润仅1,014.01万元,是2016年预测利润的1/10不到,业绩完成率仅8%,但上市公司仍未对商誉全额计提减值,仅计提了1.17亿元,占其全部商誉的21%。
(资料公司2018年年报)
2018年,公司又披露了对至高通信的商誉减值测试,不仅完全无视业绩已经变脸的事实,收入增长率的预测值也由之前的9%,增长至15%-16%,增速在5家子公司的商誉减值测试中*。
不过上市公司这次聪明了许多,没有披露至高通信在2018年的实际经营数据,但公司2018年再次对至高通信的商誉计提了1.58亿元的减值,可知其经营业绩并不理想。
总之,截至2018年末,与至高通信相关的商誉仍有1.53亿元。
2、 商誉减值——威锐达
然后,我们分析与威锐达相关的商誉。
截至2018年末,威锐达的商誉净值为2.07亿元,占全部商誉净值的26.50%。
威锐达是一家风电机组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风电震动监测系统,成立于2011年。公司在2013年就收购了威锐达。截至2013年9月末收购前夕,威锐达仅有5个客户,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高达60%。
对于一家成立仅两年时间、只有5个客户、应收账款占总资产一半以上的公司,公司收购评估时的增值率竟高达1,894.37%。
而威锐达在2013-2016年的承诺期内的业绩均是踩线完成,完成率分别为100.56%、100.10%、100.37%、100.97%。
虽然公司没有披露威锐达在2017-2018年的业绩情况,但我们可以通过产品收入构成的相关信息中,去推测一二。
根据各年度的收入构成,上市公司风电震动监测系统业务板块的收入主要来自威锐达。
2017年,风电振动监测系统实现业务收入5,190.01万元,同比下降了69%。单就营业收入这一指标来看,威锐达的业绩已变脸。
上市公司依然无视其营业收入的剧烈下滑,在2017年对威锐达只计提了2.08亿元的商誉减值,仅占其商誉原值的44%。
2018年年报中,上市公司干脆没有再单独披露风电振动监测系统的营业收入。
公司在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84.71亿元,扣除技术服务、系统集成设备、自制及定制软件三大板块的营业收入后,其他板块的营业收入仅1,483.82万元。
对于风电振动监测系统的营业收入,公司或者是将其归入主营业务三大板块之中,或者是直接统一划分为其他类收入。假如是前者,那么确实无法依据公开数据得出;假如是后者,那营业收入在2018年在加速下滑。
但是,公司在2018年继续对威锐达的业绩做出乐观估计,预计未来收入增长率为14%-15%,并据此计提了0.54亿元的商誉减值。截至2018年末,尚有高达2.05亿元的商誉净额。
商誉减值应建立在严谨的测试基础之上,严谨的测试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而东华软件的减值测试却始终无视收购标业绩出现的大幅的、明显的下滑,坚持分散计提商誉减值,就应该另当别论了。
当然,这一切还应当建立在合理收购定价的基础上。超高溢价基础上的收购已然在先,再严谨的测试和减值都是徒劳。
四、重头戏——75亿净利润,竟没落袋1分钱
1、 造血能力严重不足
近年来,公司应收账款及存货规模迅速增长,且增长速度均不同程度的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速。
截至2018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高达55.6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高达34.74%,占同期营业收入的65.65%,占同期净利润的77%。
2006-2018年,应收账款的复合增长率为34.13%,而同期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24.57%。显然前者增速远高于后者。
截至2018年末,公司存货余额46.37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高达28.97%。
2006-2018年,存货的复合增长率为28.31%,也高于同期营业收入24.57%的复合增长率。
应收账款和存货的迅速增长,导致公司的现金造血能力整体较差。2006-2018年,公司净现比均小于1,徘徊在0.5附近。
2006-2018年,公司实现净利润合计71.95亿元,但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7.95亿元。
假如把时间轴拉近至2019年6月末,公司实现净利润合计75.74亿元,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却净流出7,907万元。
2、存货与应收账款的风险
对于应收账款和存货的迅速增长,公司曾在对2016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中做出如下解释:
存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项目采购增加,公司根据合同或订单安排采购,已采购尚未完工的项目增加,导致期末存货金额增加较多;
应收账款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收款周期长,公司项目收款周期为2-5年,导致公司应收账款随着收入增长而迅速增长。
对于上述解释,风云君帮大家简单翻译一下,即:
从存货角度来说,一方面,公司按订单采购存货,存货的增长预示着公司未来收入的增长;而另一方面,存货的迅速增长也将降低资产周转率,导致占用大量营运资金。
从业务模式角度来说,公司根据合同收取小部分预收款,先行垫付大量现金采购存货,垫付的资金和合同收入要在未来2-5年内才能慢慢收回,这一业务模式也将占用大量资金。
漫长的收款期,使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降低。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处于较低水平。
2018年,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仅为1.49。换句话说,作为流动资产的应收账款,1年只能周转1.5次,而华胜天成、东软集团、南威软件三家公司,分别可周转2次、3.99次、3.71次。
应收账款规模逐年增长,按比例计提的坏账准备就会相应增长,最终将导致利润的减少。而公司应收账款计提比例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也处于较低水平。
对于应收账款的坏账提及比例,没有特别明确的政策规定,一般由企业自行决定。上市公司认为,其客户主要为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发生坏账的风险很低,故计提比例合理。
这个理由勉强可接受,但高应收账款、低坏账准备下,公司高达55.61亿元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还是着实让人捏一把汗。
总结
综合上述分析,公司连续十三年不间断分红,控股股东零减持、零质押。仅就这一方面来说,东华软件是一家良心企业。
然而进一步分析显然,公司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现金造血能力不足,业务成长性不高,高溢价收购导致商誉减值不间断。
显然,这当中如何把真金白银装进口袋才是关键。
未来,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上内容为APP分享
邮箱:mvlegend@163.com / 微信:yangfeng562933
APP
买股之前搜一搜!
亚泰集团(600881.SH)公告,鉴于公司部分综合授信和流动资金借款即将到期,公司拟在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分行申请授信额度不超过20亿元(授信敞口额度不超过15亿元),期限1年,授信方式为综合授信或单笔单批,业务品种以双方签订业务合同约定为准,并以公司持有的亚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10亿元股权提供质押担保;公司拟继续在吉林农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卫星广场支行申请流动资金借款1.1亿元,期限1年,利率6.95%/年。
10月14日盘中亚泰集团(600881)涨停,截至发稿,股价报4.15元,成交4.27亿元,换手率3.32%,振幅15.12%。
资金面上,亚泰集团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021.34万元,主力资金总体呈现净流入状态。
从融资融券数据来看,最近一个交易日数据显示,亚泰集团融资余额5.99亿元,融券余额987.61万股,融资买入额6878.49万元,融资净买入1472.02万元。
亚泰集团公司主营业务为其他、建材、医药,2021年中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57亿元,同比增17.07%;净利润2102.24万元,同比降82.90%;每股收益0.01元。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180天公司尚未有机构评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600881》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600881、东华软件股吧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