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支付宝花呗红包横冲出世,你以为赚了平台羊毛?其实并没有。现在的状况是银行把资金贷给个人或者商家,资金很大一部分会进入到支付宝;而个人消费和小商家进出货都发生在支付宝的消费闭环里,支付宝吃掉了相当一大部分的货币倍数效应。
你领了红包,到店里消费买了一瓶可乐。对于你来说,赚了3元买了一瓶可乐。对于商家来说卖了一瓶可乐,营收3元。
但是对于支付宝来说,只不过换了个人存而已,钱还在支付宝里。
这里面的一个洞察是:支付用户通常有小额资金存在一个账户后,并不会马上提现。
这是一种怎样的模式?
第一:增加交易量;支付宝非淘宝商家收到支付款商家,是要付给支付宝手续费的,类似于信用卡。
第二:改变用户快捷支付习惯;天天有红包领,久而久之用户就会习惯使用支付宝消费习惯,就算以后支付宝没红包了,也会让消费者产生消费惯性,常识。
第三:吸收新用户;通过红包来利诱原来不使用支付宝的人群。
第四:为余额宝吸储;余额宝限额后,支付宝原来吃大户,吃到嘴软。后来央妈看不过去了,因为支付宝这种闭环消费模式,独享货币倍数效应,很容易引发传统银行风险。把余额宝限额10万,老百姓绝大多数存款不会超过10万,恰恰这些老百姓又比较在乎这几毛几块的红包。所以支付宝顶上了小户,也就是小老百姓。小老百姓用了支付宝以后,习惯了用支付宝交易。剩余的钱自然会存到余额宝里,就算现在利息不多,但总比存银行活期要高不少。
第五:最直接的吸储;红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几毛的,而大多数人为了消费这个几毛的红包,要花费几块,几十块,几百块来使用掉红包。支付宝可以是以较低的成本,大量吸储。
第六:吸引更多的商家注册支付宝商家。交易量上来,用户数上来,加上支付宝的红包活动,自然的就吸引更多的线下商家注册支付宝。因为普通收款码是不能参与到红包活动的,只有注册商家。注册商家以后,发生交易,商家会支付给支付宝交易手续费的。
第七:支付宝虽然出了红包钱,丧失了这些资金的*使用权。但是,无论这些资金在谁手里,支付宝都是干一样的事。现在支付宝也发余额宝红包了。
打个比方:地主家有十亩地,自己拿着这十亩地就是用来种地长粮食的,租给别人也用来种地长粮食。无论谁拿着这十亩地对于地主来说,干的事都一样。
但是有点区别,地主是收租金或者收租户的粮食。而支付宝是把十亩拿出一小部分免费送给别人,通过利诱,诱导人们主动帮助支付宝扩地,然后自己种地,粮食自己收。
这个活动对于支付宝来说可以说至少不亏,而且多方受益,受损的其实是银行。支付宝是打破传统银行享受货币倍数效应,原来银行躺着赚钱的现象被支付宝打破。
货币倍数效应简单来说:是银行把钱贷出去,贷出去的钱会通过消费,采购等,再回到银行,银行收到存款再往外贷,周而复始。
理想状态下,每收一笔存款,传统银行上交央妈15%左右的准备金,粗略估算1万块,大概能发挥6万块的效果。所以巴菲特说:只要不傻,银行是一门靠谱的生意。
但是现在的状况是银行把资金贷给个人或者商家,资金很大一部分会进入到支付宝。而个人消费和小商家进出货都发生在支付宝的消费闭环里,没有回到银行,而是进了支付宝,支付宝吃掉了相当一大部分的货币倍数效应。然后支付宝把收到的钱转手贷给银行,充当货币基金,稳赚不赔,零风险,美滋滋。
这就是为什么余额宝原来的利息那么高,后来央妈为了避免传统银行发生风险,给余额宝限额了,加上最近经济问题,央妈放水,传统银行也做了改革,所以利息低了。
但是就算整顿了,最近纰漏蚂蚁金服的理财业务管理的资产达到2.2万亿元,其中余额宝资产管理规模为1.5万亿元,看这个数据就知道支付宝吃了多少货币倍数效应了。
就相当于你兜里揣着一万多块的现金,花个两三块钱吃碗麻辣烫的事。
对于支付宝来说,扔几个亿的红包算什么哦,何况带来的效益可比扔的钱多多了。
就算现在马云到公路上撒钱,扔几亿,大部分钱一样会回到支付宝里,你信不信?
#专栏作家#
朱小磊,
本文分享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罗志祥早年参加快乐大本营,被何炅测试是专一的人,他的反应亮了!
想必大家近日都被罗志祥的事情震惊到了,罗志祥与女友周扬青一直谈了九年的恋爱,最终却还是分手了,且还是因为罗志祥多次出轨身边人,私生活也十分混乱,在周扬青发表了与罗志祥分手的原因之后,其平日里的形象一下子被彻底改观了!
而随后,罗志祥早年在湖南卫视参加《快乐大本营》这个节目时候的视频片段也被曝光了出来,节目中,快本主持人表示这个测试非常非常的准,于是邀请节目中的嘉宾们参加测试,在罗志祥选择完了之后,何炅便开始念里面的测试结果!
何炅表示,罗志祥的测试结果显示他在感情里回事一个很专一的人,一旦认定对方,就会天雷勾动地火一般,甜蜜到不行,刚开始何炅念出来这段测试的时候,罗志祥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其给人的感觉是很惊讶会是这样的测试结果!
而当何老师念完之后,罗志祥则直接称赞道:“准,真的准”,其实在当时的时候,基本没有人会怀疑的,毕竟罗志祥一直都跟周扬青看起来很恩爱的样子,不过现如今的罗志祥被曝光私生活混乱,故而这个片段出来之后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调侃的!
大家纷纷表示芒果台就是在看人下菜碟,大家觉得呐!
编辑导语:信贷行业相关的名词较为晦涩,可能难以理解和入门。这篇文章将以C端的角度,从激活额度、提交借款到还款场景,讲述在互联网流量平台上贷款的整体流程和各个环节的产品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经济下滑,互联网流量消失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缺少爆炸性增长的可能性,学一门硬核手艺是职场人的竞争力所在。
信贷作为千年存在的老行业,在今年极端寒冬大环境下,各金融机构大量逆势抢人,零售金融未来也会需要越来越多的线上科技人才。
从读者角度看,金融行业名词晦涩,入门门槛高行业壁垒大,于是乎呱哥想到一个办法,从C端带着大家体验一笔贷款要经过怎么样的产品设计,从申请到最后的放款经历了哪些系统。
这样大家又能理解信贷业务,还能潜移默化掌握金融的系统和架构设计,接着就让我们开始这趟看似神秘之旅吧。
一、激活额度
我找到一个流量平台,映入眼帘的是一堆文案,在这个界面字体*的,也就是最想告诉我的是,我的*贷款额度10万元。
但是其实这个所谓的10万额度只不过是预授信额度,所谓的预授信就是后台大数据系统经过一些数据计算,初步估计客户可以借款额度,同时这个额度普遍都会有偏营销的需求,所以通常给的额度都会比较高。
总结来讲,这10万元,只不过是一个钩子,和相亲论坛的美女图片,卖房网的价格便宜的精品小户型一样,是用户得不到的虚幻,还拉高了用户需求阈值,这是互联网产品设计经常被诟病的地方。
点击立即激活按钮,这时平台就要让我提交征信授权书、手机号、实名认证、个人信息等。
提交这么多信息主要是风险、合规、以及查征信的必备,最后当我这些信息填写完成之后,就会提交到网贷系统,生成一笔订单。
1. 网贷系统
网贷系统是专门处理网络贷款流程的系统,主要包括网络贷款的各种订单、流程、客户、产品,以及贷款的生命管理。
网贷系统功能结构图
当我提交个人信息,实际上是系统在网贷后台发起了一笔授信订单。所谓授信简单来说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在客户需要信用保证时,商业银行就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向第三方作出保证的行为。
通俗地说,授信过程并不是真正给我放款,而是答应能给我放多少款的过程。
这笔订单的命运如何,这笔订单最后的状态是通过还是不通过,在我点额度申请的那一刻才刚刚开始。
2. 签章系统
接着网贷系统会调用电子签章系统签订电子合同,签章系统是集成了第三方签章系统的内部系统,第三方签章系统比如e签宝等签章公司,专门提供电子签约服务。
网贷贷款一般是选择静默签署,即客户在界面同意,不需要手写签名,而是由平台方代签就算签署完成;
客户只需勾选协议
实现方式是签章系统调用第三方签章系统的服务能力,同时根据配置的征信授权书签署我的姓名,并且生成一份pdf文件,以便后面发送给征信系统。当然如果客户需要保存很多pdf文件,为了方便的把pdf们存起来,我们需要一个电子档案室,这时还需要影像件系统。
3. 反欺诈系统
在互联网中存在大量的黑产,他们手中掌握了大量的手机号卡、公民信息和数以亿计的已泄露的互联网账号密码,如果他们用手中掌握的信息来借款…后果不堪设想。
反欺诈场景
所以反欺诈系统根据获取设备id、终端类型是安卓还是ios、操作系统版本号、网络信息如wifi ssid(无线网络名称)和wifi mac(无线网络序列号)、手机号等信息,然后根据关系图谱等大数据技术,识别当前客户所登录的设备是否存在反欺诈场景。
网贷系统通知反欺诈系统,客户的基本信息、设备信息,如果反欺诈系统告诉网贷系统这笔授信订单存在欺诈可能,网贷就会把授信订单变成拒绝状态。
4. 征信系统
反欺诈过了只是第一关,接着我们来查询征信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截至2015年,该数据库收录自然人数共计8.7亿人,其中3.7亿人有信贷记录。
网图
征信系统是中国*的信用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也不是随便开放给其他机构使用,必须是有资质的金融机构查询,并且经过客户的同意,并且金融机构通过专线和人行征信系统相连,征信报告上面有客户的信用卡情况,大额负债情况,如果征信不好,那么大概率也是拒绝授信的。
5. 风险决策系统
大数据信用风控系统,可以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比如征信数据,就有重要的数据价值。当然还可以接入一些电商、税务、公积金、网贷黑名单数据,为信贷业务提供贷前、贷中、贷后覆盖信贷全流程的各类风控决策支持。
风险决策流程
信用风险决策系统是根据多种数据查询的结果,然后决定授信通过还是不通过,以及通过的话把客户分成不同的风险等级,而不同的风险等级对应不同的额度,以及不同的利率。
以上表格是额度和利率生成的简化逻辑,真实情况下决定额度和利率的因素有很多。当网贷系统调用风险决策系统,风险决策系统就会告诉网贷系统这笔授信订单是否通过,如果通过给客户的额度和利率是多少。
6. 额度系统
如果一家金融机构还有多个产品,那么就需要有额度系统专门管理额度,因为额度也是有生命周期的,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而且客户逾期,全部归还欠款的场景下,额度可能生成、占用、和释放,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额度管理系统承接。
二、提交借款
当我的授信申请订单订单经过层层审批,最后终于通过,最后展示给我的额度就是可借额度。
在这张图里面,可借额度是43000元,年利率是9.125%,那么日利率=年利率/360=0.00025。
如果一万元,借一天,那么利息=10000*0.00025=2.5元。
当我尝试借了100元,最后的钱是怎么到达我的卡上的呢,跟着我继续。
当我借100元,借款3个月,并且选择每月等额,即等额本息的时候,我每个月需要还款33.93元。
1. 绑定银行卡
每次我们只能借款金额小于*可借金额,如果这个时候还没有绑定银行卡,那么需要执行绑卡操作。
如果没有绑卡协议,第三方支付是不能从客户卡上扣款,绑卡是将自己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支持的支付机构签订绑卡代扣协议,这样还款的时候。金融机构就能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从客户银行卡进行扣款。
当选择100元金额提交后,就在网贷系统中生成一笔放款申请的订单。
和授信申请订单类似,放款申请订单也需要签订放款合同,也要过反欺诈系统和风险决策系统。当风险决策系统认为这笔放款申请通过之后,接着网贷系统可以邀请支付系统上场了。
2. 转账支付
转账支付是指网贷系统发出指令其银行内部账户将一定金额转移到客户的账户中。
转账的过程中,网贷系统会告诉支付系统划拨金额,划拨到那张卡,支付系统会判断银行卡状态,是否超过限额,因为不同的银行卡每日转账是有限额的。
如果以上都满足,支付开始从存款核心开立的放款专户进行划拨,根据会计准则里面的放款账户可能很复杂,这么复杂的账户也需要一个系统来管理,那就是核心系统。
3. 核心系统
核心系统是以处理银行最基本的存款、贷款业务为主的系统,这些业务是银行业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因此称之为核心系统。核心系统包括存款、贷款、资金业务、总账、卡系统等等。
其中存款核心是一个专门管理各自放款账户的系统,放款方专门提前在账户中充值了足够多的头寸。
头寸亦称“头衬”,意即款项。
比如财务预估今天能放款1000万,假如放款金额到了900万,那么就预警头寸不足,到了1000万,头寸不足那么就放款失败。
贷款核心是一个专门计算一笔贷款本金、利息、罚息的系统,同时客户还款后,也会更新每期已还金额、每期应还金额。
比如我贷款了100元,贷款了三个月,是等额本息,那么核心系统可以计算好每期应该还款金额,如果我还款了第一期,核心系统又会更新还款计划。
当我提前还款了50元,核心系统更新还款计划,具体每期还多少钱,这里不展开了。
最后这笔贷款就通过第三方支付转账到客户的银行卡,我的手机也可能收到一个放款短信。
4. 营销系统
有些平台在借款的时候,还会给客户使用优惠券,券发送的系统就是营销系统。
目前常见的营销券有利率折扣券和免息券,比如上图中借呗给我发的就是利率折扣券,原来的年利率从14.6%降低到了9.125%。
营销系统发放的过程,可能是后台对于信用良好的客户,定向发送一些优惠券,当客户使用优惠券的时候,对这笔券状态进行核销处理。
5. 资金接入系统
我们还看到一个信息,就是在界面上还写了中原消金,马上消费等机构的名字,为什么我在饿了么上借款,却要写其他资金方的logo呢。
这是因为我登录的只不过是一个互联网流量平台,可能我借款背后真正的资金方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有专门放贷资质的公司。
那么作为平台方我得有个资金方管理系统,用来管理资金方的接入,如果接入多家资金方,还得设计资金路由功能,这就是资金接入系统。
6. 对账系统
涉及资金安全问题,哪怕一毛一分都不能错,错了客户就可能来投诉,所以放款之后还得需要一个对账系统。
对账对什么呢?大家也看到了整个放款链路这么长,可能出现的场景是放款成功、支付没有划拨成功或者是放款失败支付划拨成功了。
对账一般分为 资产方和资金方对账,网贷和支付核心系统对账两种方式。
网贷和支付核心对账
对账方式一般是一方D+1提供前一天账单,双方两两对账,如果双方某一笔账单不一致那么形成差异记录,由业务人员主动处理。
三、还款场景
当一笔贷款到期了,客户需要主动还款,这是大部分好客户,但是也会存在部分客户逾期不还的场景,以及涉及高风险客户还款预警、催收、二次营销等场景。
1. 贷后系统
要满足贷后大数据情况,对有风险的客户提前预警,从而给客户降低额度,甚至账户暂停的能力。
根据客户还款情况,满足客户结清、客户展期、客户代偿、客户借新还旧、贷款终止、息费减免、诉讼等一系列管理能力。
网图
2. 催收系统
催收贷后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比如提供风险客户管理、催收记录管理、外呼管理,同时视情况需要灵活使用短信、IVR自动语音外呼、智能语音外呼等功能。
催收系统可以通过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为催收作业人员提供易用、有效的系统工具支持,比如给客户进行分级,并且建议催收人员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最有效的催收手段,让该风险指标降低下来。
最后
了解了一笔贷款是如何发放的,最后我们得出了如下的网贷系统架构图。
#专栏作家#
青蛙王子,
本文分享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CC0协议。
本文给大家讲讲拼多多红包的一些套路,从另一个角度看红包活动对产品、运营的影响,供大家参考~
拼多多红包相信大家还是挺熟悉的,这次给大家主要分享其中两种。
目前只能找到一种了,链接如下,大家可以体验下。红包链接:https://dwz.cn/ytWCye9d
接下来开始进入正题。
类型一:组团拆红包
1. 活动流程
2. 活动分析
(1)流程分析
这是拼多多早期红包的流程。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红包有很明显门槛,用户第一次进去,只是占了一个拆红包的名额,等邀请5个还是6个小伙伴加入之后,才能把红包拆开。
(2)用户门槛
这个红包对是否是新用户没有什么要求,新老用户均可参加,有点像现在的京东京豆活动。
这样的设计,使得活动既可以拉新,又可以促活,但是相应的活动成本也会上升。
有些小伙伴想要设计纯拉新、纯促活的活动,只需对用户门槛进行设置即可。
(3)运营成本
这类红包是很鸡贼的,用户就是拆了红包,也是没法拿钱的,得满足邀请指标,才能触发打款,到那个时候,财务上才有活动支出,非常有效地控制了活动成本,又达到了拉新、促活的目的。
(4)邀请门槛
那么,触发打款的邀请人数是限制在几个比较好呢?
站在老板视角看,当然是越多越好,*用户拼命加入,但是平台一分钱都不用出。站在用户视角看,当然是越少越好,*进去就直接发红包,打到我的微信账户上。那站在产品经理视角看,当然是寻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既能减少活动支出,又能让用户跳一跳能够得到,就是够不到,也得给他们一种可以够到的错觉(老实讲,*不要这么愚弄用户)。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去了解的是,一个用户最多能邀请到多少人帮他拆红包。
如果用户是社交大咖,加群无数,那他拆红包能力会特别高,可能100人也只是小场面;如果用户是我们的老爸老妈,微信里面就10个好友,平时最多过来问你下吃了没,那他拆红包的能力就会非常有限。
那拼多多的大部分用户,其实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
如果有活动数据基础的,可以去分析下他们的邀请分布情况,然后找一个满足50%,或者土豪一点,找个满足85%的数字就行。
跟着数据找策略
还有个比较鸡贼的方式,大家观察下市面上的红包产品,会发现大部分都控制在5人左右,即去掉自己外,用户再邀请4人即可。像京东京豆那么扣,需要邀请20个的,还是比较少见的,不过毕竟他们的品牌在那,且据说京豆兑换还不错。
说到这,相信小伙伴们内心已经有一本账啦。
如果自家产品想要复制这类产品,可以从平台知名度和可信度、红包大小、红包类型(积分还是现金)、运营指标等多方面进行考量。最简单的方式还是放手试,如果老板不打死你的话。
类型二:组团解冻红包
1. 活动流程
这个是目前拼多多正在使用的红包流程。
从上面的流程图大家可以看到,和类型一相比,就是给用户一种“这钱我给你了”的错觉,但是用户要想拿钱跑路,就只有2个结果:
放弃已得红包;继续邀请好友,赚更多钱/达到提现门槛。这么一看,大家就会明白拼多多在玩什么套路了,那就是传说中的“沉没成本”。
举个栗子,比如CC周末无聊,看豆瓣推荐了一部超级好评的片,立即买了,噔噔噔跑到电影院,满怀期待等到开映,10分钟后,开始吐槽:这什么傻叉电影啊!(其实豆瓣电影推荐还是挺靠谱的,求别打)
这个时候,摆在CC面前的就有两个选择:
走人;忍住吐槽看完。我相信大部分人会跟CC一样选择第二种,因为钱都花了,人也来了,不看觉得亏死了,就算电影再傻叉,也要努力看完才对得起rmb呀。
拼多多的这版红包就用了这个套路,已经送你金光闪闪的1元红包了,还差4元就能提现了,你肯放弃吗?同时采用“跳一跳,够得到”法则,弹窗告诉用户,“再邀请1人就能得1元哦”。
那想想我朋友圈子那么大,邀请个1个人,也是轻而易举的吧~
然后就是一个又一个,不停地开展群发工作,拼多多的产品经理嘴角开始上扬~
(2)用户门槛
这个活动的用户门槛和类型一一致,并没有区分新老用户。
不过根据拼多多一贯套路,可能会设置拉新多给一点,拉熟少给一点。
这个操作如果想要复制的话,套路跟上面说的类似,需要去平衡用户和平台的利益关系,并且给用户一种“跳一跳,够得到”的错觉~即新老用户的红包策略分开。
比如说一个新用户,刚来平台,对平台不是很熟悉,可能第一笔奖励会高一点,鼓励用户玩下去。
比如说邀请用户加入,老用户参与积极性高,对用户来讲比较好邀请,那红包金额可以小一点,新用户比较难邀请,为了促进用户群发新群,那对新用户加入设置的红包大一点。
还比如,用户刚开始玩,邀请人很容易,身边总有几个死党支持他,时间久了,死党要割袍了,这个用户也不能满足这些一毛两毛的红包了,那是时候来个大红包刺激一下了,继续玩用“香蕉让乌龟爬”的套路了。
(3)运营成本
其实这个类型的单个红包的运营成本,跟上一个并没有什么差异,所以CC对拼多多一向是服的。
总结一下,今天主要分享了拼多多的两种红包活动类型,分别从流程、用户门槛、运营成本和邀请门槛几个方面分析了他们的套路,以及他们这样搞的原因,希望对大家设计活动产品有启发。
本文由 @ CC-Cynthia 分享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人人贷红包》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人人贷红包、快乐大本营之罗志祥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