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是哪国的品牌(上海1号线)马自达是什么牌子的车型

2022-08-22 8:05:56 生活指南 group

马自达是哪国的品牌



本文目录一览:



[爱卡汽车 汽车文化分享]

提起马自达你会想到什么?曾经在国内红极一时的“马6”?如今“长马”和“一马”的昂克赛拉、阿特兹?还是“创驰蓝天”、转子发动机?可以说马自达的确是一个汽车界“非主流”的存在,虽然无论是产品的种类还是销量,都无法和丰田、本田、日产这样的本土超级大车企相提并论,但马自达就是在这样的夹缝中间顽强生存了100年。马自达的产品一直有着自己*的魅力,今天让我们走进马自达的百年历史,探究马自达汽车的生存之道。(部分图片源于网络,质量欠佳敬请见谅)

时间拉回到一百年前,广岛曾经是日本*的侨乡,当初的开拓者克服重重困难开辟新的家园,孕育了广岛人勇于开拓的气质,而马自达便诞生在这个饱含开拓、勤奋和创新精神的土地上。1875年,马自达的创始人松田重次郎作为12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孩子,出生在广岛一个普通家庭里。由于家里无钱供他上学,因此松田重次郎刚满13岁就去了大阪,开始在一家铁匠铺做学徒。

也正是在铁匠铺里,他萌生了“机械工业才是自己的专业领域”的想法。抱着学习更多*技术的想法,他奔走于造船厂、兵工厂之类的各种各样的工厂,利用自己的工作间隙到处学习研究机械和制造原理。而当时的广岛是日本*的重工业城市,把持着一半的钢铁产量,拥有当时*进的风箱冶炼技术,进而在造船、军工产业等方面领先于日本其他地区。

松田重次郎在大阪松田制作所与他发明的“松田式水泵”。

松田重次郎31岁时,在大阪租了一间33㎡左右的破旧小屋,创立了“松田制作所”,研发并制造拥有专营专利的松田式水泵。他有着“如果不使用好的机械设备,就造不出让世人开心的产品”的观念,所以自己的工厂总是积极的引进海外制造的新型高精密仪器。对于制造,他总是有异于常人的热爱。

东洋软木工业生产的压制木塞板。

1918年,四十几岁的松田重次郎回到故乡广岛,建立了“广岛松田制作所”。1920年加入了以振兴经济为目标的“东洋软木工业”。当时初代社长因病退任,松田重次郎接任社长,历经各种艰辛后,成功制造出了能作为隔热材料、缓冲材料等使用的新产品压制木塞板,使公司的经营走上了正轨。然而在1925年,一场大火让重次郎的所有努力付诸一炬。他也因此背上了巨额债务,甚至还有员工在火灾中丧生。这些给了重次郎沉重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一蹶不振,下决心要靠自己的专业领域——机械工业东山再起。东洋工业这个公司名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启用的。

1931年10月,马自达推出了*三轮车Type-DA,车身也启用了“Mazda”的商标,之所以还有三菱的商标,是因为此时的马自达三轮车还要依靠三菱的销售网络进行售卖。

1923年关东大地震,震后重建对汽车作为运输手段的需求非常大,重次郎看准商机选择了三轮货车制造业。因为价格高昂的四轮汽车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三轮车比起昂贵的汽车能让更多的人轻松拥有。另外,三轮车的技术门槛也并不太高,重次郎本着“提升国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的想法,投身于三轮车制造业。

Type-TCS车型。在当时日本国内其他厂商的发动机等主要零部件都依靠进口的环境下,重次郎致力于让零部件尽可能都靠自主研发生产出来,实现了三轮货车的量产和销售。车名是用重次郎的名字来命名的,叫做“马自达(松田的音译)号”。“Mazda”这个写法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使用的。

1935年的Type-KC,2年8个月生产了5595台,是战前销量*的马自达三轮车。

马自达在生产三轮车的同时也开始着手研制四轮汽车。历经四年终于在1940年研制出第一辆试验四轮车Prototype 4-Wheel Vehicle。

诞生于广岛的东洋软木

众所周知,世界上*遭受核武器袭击的城市就是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之所以轰炸广岛,是因为广岛是当时日本的重工业和军工产业中心,位于广岛的东洋工业主要从陆军承包了九九式步枪的生产工作。1945年8月6日正是松田七十大寿,8点15分,美军在广岛上空投下原子弹“小男孩”,目标正是广岛市中心的相生桥。重次郎此刻正在返回公司的途中。由于东洋工业的厂区据核爆中心有9km的距离,因此虽然也受到了核爆的波及,但重次郎奇迹般的生还了下来,厂区也未受太大损失,重次郎的长子松田恒次也幸存下来,但他的二儿子松田宗弥和东洋工业的许多员工却死于核爆。

战后初期位于广岛的马自达厂区

日本的战败也终止了东洋工业的军工生产,但由于厂区受到的损坏不大,因此在战后,东洋工业迅速恢复了生产,开始转而生产战后重建所需的牵引车和农机车。

1949年上市的Type-GB,装备了0.7L发动机,增加了装载能力,是战后马自达第*三轮车。

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军用运输车的需求大增,再加上驻日美军放松了对四轮车制造的限制,马自达开始制造四轮轻型卡车。1950年6月,东洋工业推出了*小型四轮货车:Mazda CA。

1950年马自达的四轮货车Type-CA,也是马自达第*四轮车,拥有1t的载重能力,并且十分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慢慢恢复,到50年代初,三轮乘用车迎来全盛期,马自达推出了Type-PB,在广岛市作为“90日元出租车”投入运营,颇受市民欢迎。

1950年Type-CT,使用V型双缸发动机,并且是业内第一个使用安全混合型玻璃的车型。

1951年12月,松田重次郎的长子松田恒次继任东洋工业第三任社长。1952年3月9日,松田重次郎逝于自宅,享年76岁。

1957年的Type-HPB车型,它的*特点是第一次将摩托车型把换成了圆形汽车方向盘,并使用了全金属车身,提升了操控性和安全性。

1958年推出的Romper四轮卡车,是东洋工业向四轮卡车发展的里程碑。

1959年推出的K360三轮车,无论是造型还是制造工艺都获得了长足发展,这辆能载重300kg的正三轮小货车曾风靡一时。

1960年5月,马自达第一辆汽车“R360 COUPE”上市。东洋软木工业株式会社在进军乘用车市场时,按照当时日本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制定了名为“金字塔愿景”的独特产品战略。R360 COUPE是支撑起整个金字塔愿景的基础大众车型。因此R360 COUPE是一辆微型车,只有两个车门,却拥有两排座椅。

战后复兴

自R360 COUPE上市以后,马自达推出了一系列乘用车、面包车、皮卡等,正向着现代化汽车企业发展,但真正让世人认识马自达的,应该非转子发动机莫属。在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当道的今天,转子发动机的确是独特的存在。

单转子发动机相当于一台三缸活塞式汽油机,双转子相当于六缸汽油机。转子发动机做功更连续、能量密度更高,输出表现也更炸裂。

德国人菲利斯·汪克尔在1960年首度提出了转子发动机的理念和模型,是转子发动机真正的发明者。但由于转子发动机优势和缺陷都很明显,投入量产难度很大,因此这个独特的发动机形式并没有被大多数汽车企业所采用。汪克尔所在的NSU公司于1960年出售转子发动机的专利权,当年在汽车界处境并不好的马自达公司以将近3亿日元购买了这一专利,成立了转子发动机部门,这个部门的负责人是山本建一。

生于1922年的山本健一被誉为“转子之父”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发明了转子发动机,而是因为他经过不懈努力将转子发动机由概念模型成功量产,并推出了RX系列转子跑车和787B勒芒*赛车。

当时的马自达算是孤注一掷,进行转子发动机的研发。转子发动机最难以攻克的技术难关就是转子的三个与缸壁摩擦边缘的材料选择,长时间的摩擦会出现异常磨损而导致气缸漏气失压。如何将转子发动机使用在量产车上是摆在马自达研发部门的一道难关,当时转子发动机部门有47名技术骨干,就是日后业界*的“马自达47勇士”。

1964年,山本健一和他的团队用碳和铝等材料解决了内壁磨损的问题,将转子发动机由概念变成了成品,并于1967年5月推出了第一辆搭载转子发动机的量产跑车——Cosmo Sport。虽然那时候的技术还并不成熟,但能将理论落到了实处并匹配变速箱再搭载到量产车上,就已经是马自达空前的成功了。

1969年10月上市的马自达LUCE ROTARY COUPE,是代表着当时搭载转子发动机车型中*水平的*私家车。保持“LUCE”轿车版外观的同时,车身尺寸增大了一圈。

1970年上市的Capella(RX-2),广泛搭载新研发的12A型转子发动机和活塞式发动机。在RX-2之后马自达又推出了RX-3、略微“跑偏”的RX-4、RX-5和RX-6车型,甚至还包括搭载转子发动机的皮卡和小巴!在1978年推出的RX-7 SA/FB,继承了RX-3*的运动基因,并给RX家族的运动车型正名。

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技术不但应用在民用车上,在赛车领域更是一鸣惊人。1991年,马自达以厂商车队的身份使用转子发动机的马自达787B,参加了第59届勒芒24小时耐力赛,并以领先第二名两圈的成绩夺冠。马自达787B夺冠之后,赛会推出了新的规则来禁止转子发动机再次参赛,以此来限制性能表现太过强势的转子发动机赛车。

这台代号为R26B的四转子发动机就是787B夺冠的功臣,实际排量为2.6L,但换算为活塞发动机的话相当于5.2L的排量。

1990年马自达推出*轿跑Eunos Cosmo,因搭载强劲的3转子发动机和业界首创的卫星导航系统而备受关注。

1991年,以“最纯粹的转子跑车”为研发目标推出的RX-7跑车,凭借其搭载高性能转子发动机和*的轻量化,达到了低于5kg/马力的推重比,成为*马自达最经典的转子跑车。RX-7后期版本搭载的13B-REW发动机可以输出206kW(280Ps马力)的*功率,遵守着日本*的“280马力君子协定”。

2003年的RX-8也是RX家族的最后一代产品,对开门的设计在当时也相当夺目。自然吸气版本的13B-MSP Renesis发动机要更环保,但输出功率相比起前辈车型略有降低。

RX-8成为马自达最后*搭载转子发动机的车型,由于排放法规和油耗的日益严格,转子发动机的先天劣势已不再适应现代汽车的要求。虽然马自达舍弃了转子发动机,但在传统的往复活塞式发动机上,马自达再一次显示了其独特的创新理念,这就是“创驰蓝天技术”以及汽油机压燃技术。

转子时代

虽然最终马自达停止了转子发动机在量产车上的应用,RX-8成为马自达转子发动机的绝唱,但驾驶乐趣却一直深植于马自达汽车的灵魂,也是这个中型汽车品牌的生存之道。

1989年马自达在芝加哥车展推出了MX-5,这是一辆敞篷小跑车,轻盈的车身和*的操控,引起粉丝们争相订购。充满了驾驶乐趣的MX-5至今仍然是马自达*的小型跑车。

1993年推出来的Lantis Coupe,是在Familia车型尺寸的小型车身上搭载了V6发动机,动力强劲,安全性也很好。

为了强化马自达汽车的驾驶乐趣,2007年马自达提出了“ZOOM-ZOOM”的品牌口号。“ZOOM-ZOOM”是儿童在把玩汽车玩具时模仿汽车发动机轰鸣的声音,也是一个人对驾驶汽车所带来最本真的体验。按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副社长执行役员Robert J.Graziano的话说,ZOOM-ZOOM是马自达的品牌精髓,集中体现了马自达的品牌内涵。为了更进一步地解决今后汽车工业所面临的\"环境\"和\"安全\"问题,马自达于2007年3月发布了技术开发的长期目标,明确了在创造\"Zoom-Zoom\"驾驶快乐的同时,努力改善环保性能和安全性能的目标。

2002年推出的Atenza(马自达6)是象征马自达全新品牌口号“ZOOM-ZOOM”的全新中级轿车,一经推出便勇夺2003年“RJC年度车型”大奖。在中国由一汽马自达生产的马自达6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是当时中级车市场操控性能*的车型,也在市场上奠定了“人马合一”的口碑。

在中国,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分别相继投产了马自达6、马自达3、马自达2、马自达8、CX-7、CX-9等车型,都在国内赚得了良好的口碑,经济耐用、操控性能好,成为马自达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特色。

2010年10月马自达公司提出了创驰蓝天技术(SKYACTIV Technology),它并不是单纯的某一项汽车技术名词,而是针对旗下车种的汽油与柴油发动机、手动挡与自动挡变速箱、底盘、车身结构等主要元件优化的技术总称。该技术以马自达技术开发的长期目标《ZOOM-ZOOM可持续宣言》为出发点,力争达到“驾驶乐趣”与“出色的环保,安全性能”和谐兼顾的产品特性。另外,在造型设计上,引入了“魂动”设计语言,此后推出的马自达车型不但造型更动感,操控和燃油经济性更胜一筹。

2012年,马自达推出了*体现“魂动”设计语言和创驰蓝天技术的量产车CX-5,斩获2015年度“日本年度风云车”大奖。

同年,马自达推出了Atenza阿特兹,搭载了创驰蓝天13:1的高压缩比发动机,并装备了发动机自动启停、制动能量回收等技术,在动力性和金急性上提升显著。

2013年推出的Axela昂克赛拉,同样使用了“魂动”设计和“创驰蓝天”技术。

2017年马自达欧洲研发中心所在地召开的马自达2017全球技术论坛上,第二代创驰蓝天技术*对外公布细节,其中*话题性的莫过于融合压燃点火技术的SKYACTIV-X汽油发动机。并且,在2019年将e-SKYACTIV X压燃技术汽油发动机装备在新一代昂克赛拉车型上。

这台搭载e-SKYACTIV X压燃技术的2.0L发动机,拥有15:1的压缩比和36.8:1的超高空燃比。随之而来的除了需要加注95#及以上标号的汽油外,峰值扭矩也由224Nm提升至230Nm。同时,其全速域扭矩爆发性能将提升10%以上。

在长安马自达推出的2020款2.0L X压燃尊荣版上,就搭载了这台e-SKYACTIV X压燃技术的2.0L发动机。未来将会有更多马自达车型搭载压燃技术的汽油发动机。

编辑点评:一百年来,马自达创造的经典车型不胜枚举,从转子发动机技术,到现在的“创驰蓝天”以及压燃汽油发动机技术,马自达这个并不大的汽车公司却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大车厂的前面;在造型设计上,马自达的“魂动”设计语言也相当成功。这个来自广岛的日本汽车企业,一百年来正是秉承着独创之道,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不断发展,研究它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汽车企业探索发展之路,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精彩内容回顾:

汽车界的头等车厢 奔驰Pullman历史课

老刘历史课 Shooting Brake猎装车历史

来者不善 扒一扒福特Bronco是什么来头

ZOOM-ZOOM和创驰蓝天




上海1号线

据上海地铁shmetro微信号消息,从7月15日开始,乘客在本市使用*版“Metro大都会”App(版本号:2.5.01)乘坐轨道交通,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了。当日下午,“Metro大都会”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发布仪式在地铁15号线吴中路站举行。

上海地铁shmetro微信号

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金融局和上海市交通委的支持下,此次上海地铁与交通银行合作,打通“Metro大都会”与数字人民币接口,在支持交通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同时,同步支持工、农、中、建等所有数字人民币试点机构钱包。

此外,为了向上海市民普及智能化、数字化购票乘地铁体验,交通银行特别推出了“1分钱坐地铁”活动,7月15日至9月15日期间,市民在上海地区使用“Metro大都会”App乘坐上海地铁各线路,默认支付方式选择交通银行数币钱包支付,结算金额不超过4元(含)的,只需要支付1分钱;结算金额超过4元的,可立减4元。每天都有1万个优惠名额,先到先得,额满即止。

上海地铁shmetro微信号

综合上海地铁shmetro微信号




马自达是什么牌子的车型

《有幸相遇,江湖再见》,这或许是一汽马自达迄今为止带来的*一部宣传片,但肯定也是给马粉最后的道别。

当一辆老马6和一辆CX-4并肩而行,最终驶向各自的远方,此刻离别的伤感丝毫不亚于布莱恩和托姆的告别,注定直戳每一位马粉的内心。

传闻许久的“南北马自达”合并事件,随着马自达汽车、长安汽车和中国一汽三方的联合声明的发布,最终得以坐实。

根据三方联合声明,一汽用所持有的一汽马自达股份,对长安马自达增资。增资完成后,(新)长安马自达中一汽、马自达、长安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47.5%、47.5%。长安马自达将变更为由三方共同出资的(新)长安马自达。

于此,一汽马自达最终谢幕,长安马自达迎来独奏。

01

“二马合并”并非巧合,

而是审时度势的必然结果

一提到马自达,总会带给人热血与激情,更有“人马合一”的愉悦。而这一切的产生,离不开一汽马自达的坚持,也离不开长安马自达的坚守。

一汽马自达最后的道别,令人伤感。荏苒十六载,一汽马自达自成立以来,就带给了无数人驾驭的梦想。马自达6的应运而生,成为了当年无数人追捧的对象。

但何曾想到,一汽马自达最终走出了历史舞台。但遗憾背后,更多的则是期待。

国际环境的复杂,使得国内汽车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马自达作为一家有着独特个性的品牌,必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

当务之急,马自达需要做的便是改革。

如何改革,这似乎是摆在马自达面前的一道难关。

马自达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都是马自达品牌深耕中国市场的左臂右肩,但不同之处在于,一汽马自达并非大多数人认知中的合资品牌,而是一家合资销售公司。

无奈,性质决定了可行使的权利。一汽马自达在研发、生产等方面无法得到施展,因此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必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另一边的长安马自达,则是于2012年成立的合资车企,拥有生产资质的则比一汽马自达拥有了更广的施展空间,旗下业务包括了开发、制造、销售、售后等多个环节。同时,成熟且完善的体系也使得长安马自达能够快速崛起。

在此情况下,为了应对市场变化,体量不算大的马自达需要讲好品牌故事,更好地将品牌理念传递给消费者,以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事到如今,将一汽马自达与长安马自达合并,似乎则成为了*选项。

根据马自达汽车、长安汽车和中国一汽三方的联合声明,合并后新公司则以长安马自达为主体,将所有优势都集中在长安马自达身上,以便集中力量推进马自达战略在华的落地。

可见,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的合并,并非巧合,而是马自达对于市场形势、环境变化的审时度势。

02

合并后,会对马自达带来哪些变化?

或许有人会说,大众、丰田、本田等品牌都拥有两家合资车企,共同发展不一样过得滋滋润润?

这一点,马自达或许早有思考。但如今合并已成事实,马自达的决定必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一方面,一汽马自达作为销售公司,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品牌的发展。同时,长安马自达和一汽马自达的同时存在,对于体量不大的马自达而言,不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更无法形成统一,讲述好一则品牌故事。

另一方面,不同于大众、丰田、本田等品牌,马自达家小业小,论体量,它跟这些品牌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但是,马自达在无数人心目中“小而美”的形象,使其成为了精致、个性、不拘一格的代名词,也表明了马自达有着做强做大的基础。

既然如此,又何必背负遗憾,对一汽马自达表达伤感呢?与其忍痛割舍,不如展望未来。

合并,则成为了当下马自达走在十字路口*的选择。

站在长安马自达的角度,它的成长与壮大是有目共睹的。合资公司性质,使其具备了成熟且完善的体系,合并之后,长安马自达也将迎来更大的施展空间。

首先在产品层面,合并后马自达阿特兹将纳入长安马自达,将进一步扩大其产品线。同时,合并也避免了产品上的相互分流,可以更好的合理规划产品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

其次在营销层面,合并后营销将全权由长安马自达负责。相比此前营销上两者各行其道,整合后的营销体系,则能够更好的聚所有优质资源于一体,为马自达品牌的塑造带来优势,而不是一盘散沙。

另外在渠道方面,合并后原本两家不同的渠道将得到整合,丰富了经销商产品种类,整合了售后服务,对于消费者和用户来说,售后和维修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更丰富的渠道也会带来更多的便利。

同时,渠道网络的合并,除了产品更为丰富之外,经销商也会全力以赴打造好马自达品牌。更为重要之处,网络渠道的整合还将为经销商带来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能提升经销商的盈利能力。

可以说,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的合并,是马自达进一步提升品牌力的上上之策。

无论是对马自达品牌而言,还是对长安马自达来说,都更有利于品牌的发展,更容易将这种全力打造的优势转化为销量,从而让马自达在中国市场良性发展,并不断壮大。

毕竟,中国市场对于马自达品牌的发展来说相当关键。

数据显示,在去年全球汽车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马自达在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销量都有所下跌,但在中国市场则取得了22.8万辆的销量成绩,同比增长7.8%,成为市场中为数不多逆势增长的品牌,可谓是相当的难能可贵。

合并之后,汇聚全部力量的长安马自达,势必会在品牌和产品方面带给我们惊喜。

03

长安马自达变了,

但不变的是马自达的初心

如今的长安马自达变了,变得拥有更多的施展空间了。同时,长安马自达依旧未变,不变的则是马自达的初心。

多年的积淀,马自达用独特的方式,成为了时代下的不平凡,更赢得了超300万的用户以及无数的马粉。

集中全部优势的长安马自达,将继续担负起马自达品牌的使命,以始终不变的初心,为国内的消费者、为马粉带来更完美、更顺应时代的产品。

今年7月初,马自达发布了新技术及新产品规划,计划从2022年到2025年依次引入搭载“创驰蓝天多样化·可扩展架构”的车型,在日本、欧洲、北美、中国、东盟地区推出5款混合动力车型,5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3款纯电车型。

到2025年左右,马自达将推出13款电动汽车,目标到2030年实现所有车辆的电气化。今年上海车展上,马自达纯电动SUV――CX-30 EV正式亮相,之后将落户长安马自达。

马自达已经懂得,变大变强离不开与时俱进,更离不开技术上的创新。

尽管在别人看来,电动化不再让马自达纯粹,但事实上,这个“技术疯子”的初心则不会改变。

就拿CX-30 EV来说,其则搭载了马自达全新世代车辆架构技术,运用了全新世代的车身和底盘,能够在纯电动领域实现与燃油车相同的“人马一体”驾乘愉悦感受。相较于大多数电动汽车的“傻快”,CX-30 EV更懂得驾驶的真谛。

回到马自达所带来的产品,这个天生就个性十足的品牌,始终都未背弃过最初的信念。

2003年,马自达6凭借出色的底盘调校和*的操控性能一战成名,第一次让中国消费者体验到了“人马合一”的畅快。如今,全新2021款次世代马自达3昂克赛拉,以GVC+升级版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延续了马自达“人马合一”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早已曝光出来的下一代马自达阿特兹,将变身纵置后驱车型。这台被网友称作“东瀛宝马”的全新马自达阿特兹,毫无疑问是对*操控的完美诠释。未来,这款新车大概率也会落户长安马自达,为马粉带来更犀利的“人马合一”驾乘体验。

纵观一众品牌,能够如马自达对信念如此坚守的品牌,已经所剩无几,毕竟就连保时捷、兰博基尼这样的超跑品牌也都为市场所妥协。正因如此,马自达才能在全球范围内收割无数拥趸者。

不仅如此,长安马自达还将继续与用户和粉丝走在一起。

去年广州车展上,长安马自达发布了“悦马星空”用户共创平台,真正把用户、马粉与品牌联系了起来。通过微信建群,为每一个马自达用户提供专属服务,为他们解决各种遇到的问题。

“悦马星空”用户共创平台,是长安马自达践行“用户+”思维的进一步落实,也是对用户和粉丝价值的回馈。更为重要的是,这是马自达坚信的“价值共创”的体现,是实现品牌与用户沟通的桥梁。未来,这一用户共创平台,还将继续为长安马自达赋能。

如今,合并后的长安马自达,拥有了一心打造好品牌、诠释品牌精神的所有优质资源。

一汽马自达谢幕了,但马自达对于信念的坚持,以及对粉丝的热爱并未终结,正如一汽马自达在官微中最后的道别那样:

“十六年的陪伴,难说再见,和马粉的故事,永不剧终。”

对于一汽马自达来说,挥别是一种解脱。对于新的长安马自达而言,它和马粉的故事还将延续。

观点

马自达的执拗,是这个品牌得以不断向前的动力。从转子引擎,到创驰蓝天,再到压燃技术,马自达一开始就未迎合大流,而是始终秉承初心,坚持着自己的路线。正因如此,不论是一汽马自达,还是长安马自达,都赢得了无数马粉的支持。

合并后的长安马自达,将以崭新的姿态,以及不变的初心,肩负起马自达品牌在华发展的重任。有了更为集中的优质资源,加上成熟且完善的体系,长安马自达做强做大,或将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




马自达是哪国的牌子

【太平洋汽车网 文化频道】汽车品牌是一个极为特别的存在,因为汽车产品是重工业与国际贸易当中的霸主,生产难度高,供应链复杂,因此每一个生存下来的品牌都经历过艰辛磨难,各汽车品牌都希望将自家文化的独特性展示给消费者。

自19世纪末以内,已有一千多个品牌出现于汽车领域,然而十有八九已灰飞烟灭消逝在历史中,多数发达国家所拥有的汽车品牌已从百年前的一百多个缩减至寥寥数个,比如超级强国美利坚仅剩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集团与一个特斯拉,日本仅剩五六家,法国三家,意大利除了菲亚特集团就剩一些小众的,曾有近200个品牌的英国汽车产业仅剩损失殆尽。

品牌如此多,命名的法子必然是千奇百怪,笔者将以

马自达:源于拜火教

那个……其实……马自达这名字真的来自拜火教。

事情是这样的:波斯帝国当时有个国教叫Zoroastrianism,翻译成中文就叫琐罗亚斯德教,不过我们中国人更喜欢叫他们祆(xiān)教或者拜火教。

既然叫拜火教,当然就是对火有天生的崇拜了,举办*活动的时候就是这个玩法:

然后他们的教义里面的神,不是一神,也不是多神,而是更具备辩证精神的二元神 ——

正派是一位善神,代表光明,叫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对,就是马自达那个Mazda。

反派是一位恶神,代表黑暗,叫安哥拉·曼纽特,Angra Mainyu,跟马自达对着干的坏蛋。

那么马自达Mazda大神长什么样子呢?

金庸小说里面的“明教”(Manicheism)也是从波斯这边传过来的,同样用了拜火教的明暗二元神概念(教主阳顶天这名字听着就很拜火教),不过在拜火教的基础上还加了点基督教的元素,进入中国之后还混合了点道教、佛教、白莲教的成分,各种教义都上位,总有*适合你,这种混合*可真生猛……

相传,马自达创始人松田重次郎给公司去英文名的时候去查了下英文词典,找到Mazda这个词的发音“マツダ”跟“松田”日语发音差不多,就用上了。

拜火教的火焰非常神圣,听说伊朗有些地方保存的胜利之火源自两千多年的火种,教徒供奉的火种还分为各种等级,高端的圣火得用*木材引燃。

所以马自达现在都不太愿意整电动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化石燃料烧出来的能量才纯正(狗头),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马自达坚持投研发成本去整新的六缸汽油机(但我真的好期待呀)。

正因为崇尚火,所以拜火教整的红色敢认第二,你们其他品牌敢认第一?

此外,拜火教对洁净的追求很苛刻,认为污是罪恶,教徒们要尽可能保持水源和大地的清洁,我翻译一下就是“创驰蓝天”……(狗头)

实际上,那些产品策略与教义之间的*联系是我瞎编的,不过Mazda命名来源和那些教义倒是真的。

大众:起源于一场战争的庞氏骗局

作为笔者最喜欢的汽车品牌之一(另一家是丰田),大众品牌最不缺的就是年产量、平台化技术和黑历史……

关于大众品牌的诞生,笔者的定义是“一战的延续,二战的副产品”。由于本网站并非历史或军事专业网站,若本文涉及过多非媒体注册领域的敏感信息便会被审查下架,因此我就只是简单描述一下历史脉络。

德意志在1971统一之后,工业一路腾飞,煤炭与钢铁产量迅速超英赶美,把万年搅屎棍英国和高卢雄鸡吓得够呛。1913看着全球都平平静静,实际上老早实现工业化的大帝国们都在明争暗斗,在全球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利益,而巴尔干在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英法德俄、当地独立组织多方的折腾下成了火药桶,奥匈皇太子在萨拉热窝自作孽只是一个引子,有没费迪南大公,战争都要打。

结果打了3年,协约国和同盟国谁也没打出个名头来,就是不断往战壕里面填人命而已,最终1917阿芙乐尔号一声炮响,东边赤化了……第二年,德俄《布列斯特和约》妥了,接下来各国拿出最后一点青年人口和工业资源之后都精疲力尽了,然后一场西班牙流感席卷全球,死了将近1亿人,不打了不打了。

一战拆散了三个大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德意志帝国,所谓战胜国(实际上只是惨胜)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Versailles-Washington System),重新确立了这世界由谁剥削谁(美其名曰“确立新的国际秩序”)。德国面临着几辈人才赔得起的战争赔款,矿也给了法国,没办法用工业生产来偿还,货币大幅度贬值,失业率激增,德国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结果美国1929来了个大萧条神助攻,最终把一个奥地利落魄画家一手捧上了德国一把手的位置。

画家上台之后,德国通过无限借贷来重建生产秩序,失业率大幅度降低,画家上台前5年GDP总计增长102%,“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面包”实现了,接下来就是“每个德意志职工拥有一辆小汽车”——Volkswagen,由Volks与Wagen两个词组成,意为“人民之车”,这座工厂就是为实现上述“诺言”而生的。

希特勒钦点的项目接盘侠是伟大的汽车工程师费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博士,保时捷老爷子奉命设计*廉价实用的“国民车”为每一个德国家庭服务,颇有追求的画家还要求这款车拥有美学造诣。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就是Volkswagen开山之作——大众甲壳虫。因为试装车出产的时候,大众工厂还没建成,所以首批甲壳虫实际上是在保时捷小作坊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保时捷品牌的作品。

保时捷老爷子是爱好和平的,但画家不是。画家除了向帝国们无限骗贷款之外,还发起众筹来盘剥民脂民膏,大众甲壳虫就是其中一个案例。当时德国民族并不能直接购买甲壳虫,他们必须通过“甲壳虫储蓄计划”每一周购买5马克的邮票(国民平均收入32马克/每周)来集齐共计990马克的甲壳虫购车款,相当于1938年的396美元,等同于一台小型摩托车,极有吸引力。

只不过,一直到欧洲战争开打,也没有任何德国民众集齐990马克,33.6万众筹者支付的购车款全部落入画家集团手中,变成了前线的坦克与轰炸机。没有任何一位众筹者拿到了甲壳虫,这些钱用来支持了第三帝国的工业建设,促成了军队扩张。

对于那些借钱给三帝的国家而言,同样是懵逼的。因为德国借了他们的钱造坦克,再拿炮口对着他们,就可以凭实力不还钱了…… 这逻辑太完美。毕竟资本是没国界的,英国用尼德兰银行借出来的钱灭了荷兰帝国,苏联用美国资本家大萧条期间提供的资金机器完成工业化并压制美国,日本用美国卖给它侵华用的钢铁石油轰了珍珠港,中国用英国卖的斯贝发动机组建了飞豹航空队……

绞死资本家自己的绞绳,全球资本家都在卖,而且向来热销。

宝马/萨博/菲亚特:跟“农机二厂”差不多

有些车企的中文名听着高大上,实际上外文原名很普通,念起来跟“沈阳市农机二厂”差不多。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吧,BMW的全称是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其中*是德文Aktiengesellschaft(股份有限公司)的缩写,全文翻译过来便是“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实际上原名为Bayerische Flugzeugwerke *,1922才改名为BMW)

罗列宝马百年历史就不必了,我就说个有趣的事情:BMW创立的时间是1916,而巴伐利亚王国是在1918德国战败之后才失去半独立地位并入德国的,所以BMW创立时还听令于地方国王。

巴伐利亚处在欧洲的东西与南北贸易交汇处,自古就好山好水易守难攻,贼拉有钱。看一下近年德国各州的GDP就知道了,南部黑森州、巴登符腾堡州和巴伐利亚州真的是富惯了:

神圣罗马帝国从1356开始整选帝侯制度,一直到1623终于取代普法尔茨公爵获得了选帝侯席位,巴伐利亚的政治地位得到跃升。

前文我们说过德意志帝国是1871开张的,此前普鲁士王国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三场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第一帝国就是被拿破仑大帝撸掉的废物神罗),而富饶的巴伐利亚以王国身份进入帝国版图,并保有自己的使馆(以及外交权),地位仅次于普鲁士,他们甚至和普鲁士都有外交关系。

统一的德意志二帝给巴伐利亚的工业化铺平了道路,统一的邮政系统、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金本位制度, 再加上从1870普法战争那里捞来的50亿金法郎赔款(黄金结算!)、对阿尔萨斯-洛林大区的吞并(都德的《最后一课》记得么)、1875成立的中央德国国家银行,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工业化走上了超级快车道。宏观一点来说,天时地利人和什么都齐了,德国的工业化还是基于电气化革命的,而英国基于蒸汽机革命,因此德国只花了30年就完成了英国100年工业革命的进程。

巴伐利亚州本身就有很强的工业启动能力,钱多、地理位置安全、河网密布、靠近阿尔萨斯-洛林矿区,再加上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宝马孕育的土壤就生成了,而最终促成其诞生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航空发动机的需求,缘由前文已经说过,就不再赘述了。宝马这节到此为止。

————

另一家*企业叫萨博SAAB,虽然企业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已经倒闭多时,但现在恒驰汽车(恒大的汽车部门)还在利用它的技术遗产,因此可以拿出来聊聊。

SAAB的全名叫Svenska Aeroplan AktieBolaget,翻译过来便是“瑞典飞机有限公司”。我们将这个瑞典短语的三个首字母和一个词汇重音提取出来,就是SAAB,此为萨博名称之来源也。

1937年创办的瑞典飞机有限公司,主要帮国家政权提供打仗用的器械,而二战结束后,萨博也没什么要事需要大费周章了(虽然二战时它也没干什么,为虎作伥什么的交给后人慢慢评论吧),将其重工业生产力转为民用,倒是个非常善意+和平+能赚钱的好点子。1947年,Saab Automobile AB(萨博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如今我们聊到的SAAB是1947年的SAAB,而1937年的SAAB只在军迷界同行。

萨博*量产车叫萨博92,这款车除了破100km/h的极速、飞机流线型设计等亮点外,还运用了当时极为先进的前驱平台。之后,萨博汽车还量产了萨博93、萨博GT750、萨博94 Sonett、萨博95estate、萨博99等车型,在北欧那高纬度、冰雪天较多的用车环境下,这些前置前驱平台的车型,在主动安全性上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后驱车在雪地更容易打滑),而其良好的市场销售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更值得一提的是,萨博GT 750是世界上第*标配安全带的轿车,安全性能成为萨博汽车的卖点之一。

关于萨博品牌的跌宕历史,各位可以点击下文进行查看,我已尽可能浓缩:

如今,恒驰汽车利用萨博原来的车壳子进行了试生产,但与2021上海车展发布的恒驰家族们没有太大关系。

————

菲亚特FIAT的意大利文全文叫Fabbrica Italiana Automobili Torino,四个单词分别代表工厂/意大利/汽车/都灵,也即是意大利都灵汽车工厂。

作为近现代西方列强之一,意大利其实没啥地位可言,当年罗马帝国的风范早已被消磨殆尽,西北边一个德国嚷嚷着自己是西罗马帝国的继承者,画家整的三帝恢复了罗马建筑风格、罗马元首礼;东北边一个俄罗斯总是自认为奉了东罗马帝国的正朔,跟土耳其打了十几场战争,东正教信得入神,“沙皇”一词也是源于“凯撒”。其实后面两个都是伪劣假冒的玩意,倒是最弱的那个意大利才是罗马帝国的正式继承者,不信你问问罗马城在德国还是在俄国……

按照不严谨的推论(也就是我个人的瞎想),意大利疆域的没落是从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开始的(意大利这个国家出现得很晚,因此我只从现代疆域入手讨论)。虽然奥斯曼攻陷的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对死了一千年的西罗马帝国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奥斯曼土耳其拦着东西方贸易道路之后,有个叫哥伦布的憨憨借钱去西边找印度,由于这人数学太差、运气太好,15世纪末发现了新大陆,大西洋东岸的西欧国家们逐渐成为了欧洲的新霸主,意大利只能困在地中海窝囊下去。

到17世纪末,意大利已经从欧洲主导者退位成为欧洲经济的附庸国,出口一点小麦、橄榄油、葡萄酒(嘿,亚平宁真的太适合产葡萄了)给西欧发达经济体。因此,大家看文艺复兴的东西,觉得意大利当时是欧洲甚至人类思想的领军者,这没啥错,只是在世界宏观大环境下,意大利这段时期一直在扑街……

实际上从16世纪起,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就不断侵占意大利领土,直至意大利在18-19世纪民族复兴(笔者个人认为也有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的功劳),1861建立意大利王国,1870收复罗马完成统一,比德意志统一还早了一年。

统一带来的优势前文已经说过,这时候意大利也走上了电力革命的工业化快车道。当时德国与意大利结为了同盟,德国向意大利转移了一部分工业技术,带起了意大利的工业基础。

汽车工厂*凡尔赛:楼下造车 楼顶赛车

菲亚特楼顶赛道

意大利西北部的都灵是一座工业重镇,菲亚特1899年创办于此。但不要小看菲亚特,这家公司不仅在赛场上有着不错的成绩,此前更是长期占据欧洲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席位,直至大众集团的崛起。

梅赛德斯:富商女儿太漂亮

我们向来知道Benz之名来源于汽车发明者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Karl FriedrichBenz)的姓氏,然而欧洲用户多数都不叫奔驰为Benz,而是称呼Mercedes-Benz中的Mercedes。

Mercedes这个名字,我们得从埃米尔·耶利内克(Emil Jellinek)这位奥地利富商、奥匈帝国外交官说起。耶利内克住在法国尼斯,他的女儿阿德里安尼·玛鲁娜·拉蒙娜·耶利内克(Adriana Manuela Ramona Jellinek)有个乳名叫Mercédès,所以耶利内克喜欢将他的豪宅、汽车、赛车队命名为Mercédès。

早在1890,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威廉·迈巴赫(Wilhelm Maybach)创立了戴姆勒汽车公司(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 ,DMG),耶利内克是戴姆勒的大粉丝,1901年订购了一批戴姆勒Phoenix打造的新车,动力总成由戴姆勒和迈巴赫两位大师合力打造,耶利内克将这款新车命名为Mercédès 35HP,这是Mercédès第一次出现在车名之上。

1902日内瓦车展之上,耶利内克还专门悬挂了一张他女儿的照片到车展现场,为Mercédès 35HP做宣传。当时欧洲挂着法国时尚风潮,Mercédès听起来更像法文,更容易得到传播。

Mercédès 11岁照

Mercédès是这位小女生的闺名,也是其西班牙基督教名字,意思为“怜悯”。可惜,上天并未怜悯过她多少。根据 @孙悟贩 作者提供的信息,一战之后,耶利内克家道中落,汽车销售业务崩盘,法国人怀疑他们家在为德国做间谍工作所以没收了家庭财产。Mercédès的丈夫只能出去找工作谋生,江湖传言他背着Mercédès找了新欢。

Mercédès 15岁照

Mercédès最终只能依靠周边人的救济过日,甚至上街乞讨。后来她改嫁了一位雕塑家,第二任丈夫却不久后去世。1926年,39岁的Mercédès在维也纳公寓中逝世,死于骨癌。

1926,因为福特汽车流水线生产带来的业界冲击,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经济环境恶化,戴姆勒与奔驰两家传奇公司合并,而戴姆勒保留了Mercédès的命名,闪耀全球的一个伟大品牌诞生了 —— Mercédès Benz。

一个光辉的名字,一段凄惨的人生,真让人感叹。

结语

品牌命名往往只有一两个单词,背后却是沉重的历史与跌宕的命运。有些品牌与国运挂钩,从此一路亨通;有些品牌在战争或经济危机中受创,从此一蹶不振。

笔者希望以此篇文章为起点,一点点为大家剖析品牌身后的传奇故事

(图/文:太平洋汽车网 黄恒乐)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马自达是哪国的品牌》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马自达是哪国的品牌、上海1号线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