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2月8日,国泰君安在第二届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分论坛上发布了“国泰君安开放金融云”平台。这一平台是国泰君安提出的开放证券理念的有形载体,同时,也是国泰君安多业务实现了科技赋能。
开放证券:国君金融科技新理念
虽然头部券商们都在大力宣称自己发展金融科技,但各家券商在发展金融科技上,选择出的方向是不同的。有的券商选择依附于大的互联网公司,有的券商选择自己做出互联网公司能有的样子。
国泰君安显然更倾向于成为后者——借鉴不少互联网公司的“开放”理念,力图打造一个金融行业中的开放平台。
董事长贺青称,数字经济的根本任务是价值体系的重构,传统的价值体系是基于技术壁垒所构筑起来的纵向封闭式生态。而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体系则是基于新型能力的“共建·共创·共享”形成的开放价值生态。
基于此,国泰君安在业内率先提出“开放证券”理念。“开放证券是一种促进能力整合,构建价值共同体的发展理念。传统证券最重要的资源是资金和牌照,而开放证券最重要的资源是数据和能力。传统证券技术架构是信息时代的中心化思想,而开放证券技术架构是数字时代的分布式思想。”贺青称。
国泰君安首席信息官俞枫称,“开放证券”的定义是,在法律和监管对数据提供保障的前提下,券商以重点场景为核心、以客户旅程为主轴的业务经营模式重塑,涵盖战略定位、生态运行、组织形式、产品结构、运行机制、信息系统建设在内的全面转型。以开放的思维、业务和技术,在行业内及跨行业实现生态共赢。
开放证券提倡资本市场参与者围绕各自核心能力进行提炼和产品化后对外开放;通过开展跨行业内外的业务场景融合、数据价值共享、技术能力互补等合作相互赋能,打造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新产品和服务体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平台生态,实现商业价值1+1>2。
开放金融云:国泰君安金融科技发展核心
自提出开放证券理念以来,国泰君安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包括打造了“国泰君安开放金融云”,积极推动行业数据生态研究,积极参与行业云链基础设施建设,与上交所行业云合作打造各类SaaS云服务;与建设银行等金融同业探索打造生态化的财富管理中台;与上海银行共建安全数据共享平台;与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等11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了开放金融联盟;与华为等头部科技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等。
其中,“国泰君安开放金融云”可以说是在新的金融科技发展理念指导下,一个比较核心的产品。
——什么是“国泰君安金融科技云”?
国泰君安首席信息官俞枫称,“国泰君安开放金融云”是一个载体,它就像一艘巨型货轮,装载着公司的各项标准化的开放产品集装箱,安全运达到各生态合作伙伴的港口。
开放金融云底层沉淀的是国泰君安的各类业务和技术的能力,在合规的前提下以云服务、Open API等形式向生态合作伙伴提供对接。开放金融云的门户网站为合作伙伴提供了业务介绍、信息查询、账号注册、合作对接等服务。开放金融云也具备APP Store等应用商店的作用。
目前,国泰君安财富管理业务线、交易投资业务线已经率先在开放金融云上面上架和推出了智能交易、场外金融云两大开放业务服务。
——落地业务一:面向量化交易,推出STS智能服务体系
国泰君安财富管理业务线基于开放金融云推出“STS智能服务体系”,这是面向量化交易客户,提供极智交易、策略定制、融资融券、投资研究于一体的智能交易服务。STS所基于的量化交易全栈生态,是一个涵盖了金融数据服务、策略算法服务、量化交易服务的服务生态网络,可提供标准API服务,支持各类终端接入。目前国泰君安量化交易全链路延时两市综合*。
国泰君安认为,2019年已经有29家证券公司机构交易份额占比超过50%,而在机构交易中,活性*,增长最快的是量化基金。数据统计,2020年公私募量化产品数量超过8000只,8年增长了20倍。在此背景下,智能化交易服务将成为改变经纪业务格局的突破口。
过去,量化交易用户通常需要等待60天,才能使自己的策略需求经过券商的开发测试后得以符合实盘交易需要,而现在国泰君安STS服务只需要5天。
国泰君安的STS智能交易系统包含四大特色服务:1)以极速交易服务满足客户对速度的*追求,倾力打造行业领先的量化交易基础设施,相较于普通交易提升一万倍,基于超级算力及Tick级数据,提供包含超3000智能策略因子的交易策略生产服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推出高效的智能订单服务;2)以策略定制满足客户对算法策略的需求,依托由海外量化背景的硕博士组成的专业策略团队,支持3天定制化策略高效交付,以1+N的服务模式高质量满足客户需求;3)以专属融券满足策略对冲等券源需求,基于行业领先的两融业务规模,为专属融券提供强有力保障;4)以尊享投研满足客户投资研究需要,基于本土*研究所实力,满足量化客户深度投研需求。
未来,国泰君安STS还将打造量化投资社区,为量化投资者、策略服务团队、生态合作方搭建沟通平台,对外输出包括Tick数据服务、策略共享服务、因子计算服务、超级算力服务等特色能力。
——落地业务二:面向场外业务,推出“场外金融云”
基于开放金融云推出的第二块业务,是场外金融云,由国泰君安交易投资业务线,联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打造,为企业、机构和零售用户,提供覆盖E&FICC全市场、全品种的一站式场外综合金融服务。场外金融云在客户触达、业务融合和生态开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
国泰君安FICC董事总经理王焕州称,场外金融云是在国泰君安开放金融云的体系和架构上搭建而成的。最终场外金融云会有三个平台:场外业务执行平台+场外业务管理平台+风险分析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场外金融解决方案。
场外金融云能够完成的内容包括:交易开展中的行情分析、策略制定、交易执行;交易开展后的组合管理、业绩归因、压力测试,以及中后台的轻结算、会计、风控、保证金管理。希望通过一期二期的系统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
王焕舟称,从投资公司组织架构来进行分析,一般来讲一家投资公司、金融机构分成四个板块:除了决策和研究金融机构核心工作,交易执行、中后台相关业务券都可以外包给场外金融云来完成。用户能够通过国泰君安场外金融云客户可以在网页端、APP端、API接口方面开展场外业务。
外资对证券、基金、期货的投资比例,对人身险企的投资比例限制均放宽至51%;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
今年以来,金融体系高层已多次在公开场合就金融开放问题发声,但尚未有明确的措施出台。
外交部网站11月9日发布消息称,中美元首会晤达成多方面重要共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中国将以较大幅度放宽金融领域的市场准入。中方按照自己扩大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市场。
11月10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介绍了两国元首北京会晤在经济领域达成共识的有关具体内容,细化了中国向外资开放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极其重大影响”,这是朱光耀对新一轮金融业开放政策的评价。
【证券】 外资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称:“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将可能出现外资控股、独资券商。
早年外资比例控制在33%
1995年成立的中金公司,全称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内地首家中外合资投行,为摩根士丹利打开了中国市场。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2年6月证监会宣布《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出台,外资在合资券商中的持股比例需控制在三分之一。
2002年12月,证监会同意湘财证券和法国里昂证券合资成立华欧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其中,湘财证券占股67%,里昂证券占股33%。合资券商华欧证券成为中国加入WTO后的首家合资券商。此后,2004年高盛与高华证券合资成立高盛高华,高盛持股比例为33%。
随着金融业逐步开放,证监会分别于2007年12月、2012年10月对上述规则文件进行了两次修订。
根据修订后的现行规则,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不得超过49%。上市券商的单个境外投资者持有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的比例不得超过20%;全部境外投资者持有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的比例不得超过25%。
关于合资券商的持股比例的进一步开放尝试始于2013年。
相关文件显示,2013年8月份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第十份补充协议,允许内地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港澳地区进一步开放。主要内容包括扩大持股比例,允许符合条件的港资、澳资金融机构分别在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各设立1家两地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港资、澳资持股比例*可达51%。
长期价值投资者将介入A股 证券业获益
外资券商进入中国,会带来哪些变化?
民生证券认为,此次强调大幅放开金融业市场准入,预计未来将在提升外资股权比例、减小业务范围限制、加速资质审核和牌照发放等方面进一步推进。
太平洋证券非银魏涛团队认为,券商、基金类机构的对外开放是在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推进的,近年来沪港通、深港通、A股MSCI指数等为国际资本流入中国打通了渠道,对资本市场服务商的需求也将扩大,推进券商机构的进一步开放有助于完善国际资本与境内资本市场的对接机制,长期价值投资者将介入A股,我国的资本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证券行业将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 案例
一创摩根:五年仅赚2362万
虽然有所提高,但49%的限制让外资仍然无法实现控股目的。除此之外,外资入股券商绝大多数以投行业务为主,其他业务受牌照所限,难以开展。据业内人士介绍,合资券商中,往往以中资券商向外资受让投行业务,外资以合资券商“投行业务”子公司的身份,保持相对独立。
从业务来看,合资券商在国内发展并不顺利,2017年9月苏格兰皇家银行退出华英证券,2017年7月摩根大通退出一创摩根,后者更名为一创投行,成为第一创业的全资子公司。市场人士认为,业绩难有起色,外资无所作为成为合资券商分道扬镳的原因。
资料显示,一创摩根2010年获监管机构批准成立,总部位于北京。第一创业持有一创摩根66.7%的股权,摩根大通持有一创摩根33.3%的股权。自2011年5月份起,第一创业通过控股子公司一创摩根开展投资银行业务。
虽然初期被市场广泛看好,但五年时间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2011年-2015年,一创摩根分别实现净利润-3759万元、65.7万元、1597.3万元、2702.4万元、1756.4万元。累计计算五年时间仅盈利2362.8万元,对于摩根大通虽然期间有证监会开展IPO清查,IPO“暂停”的原因,但业绩微薄,难有作为,处境尴尬。(王全浩)
【基金】 基金业15年后再开放
上周五,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将不受限制。这是继2002年以来,中国*放宽外资对内地基金公司持股49%的红线限制。
近三年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数量负增长
从数据统计上看,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数量,从2013年1月以来,就变化不大。证监会统计显示,2013年1月底,我国有43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当时国内公募基金公司的数量刚超过70家;2014年9月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为47家;而截至今年9月底,国内公募基金公司数量达到113家时,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也才45家。
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有15家基金公司的外资股东持股比例达到49%,包括鹏华、海富通、上投摩根等。而景顺长城、信诚基金、华泰柏瑞的中资和外资第一大股东,各持股49%。
从*数量上看,近三年,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数量并未增加,相反,还出现了外资股东撤资的情况。
2014年,纽银基金的外资股东纽银资产,将其持有的49%股权转让给第三方销售机构利得财富。转让完成后,纽银基金则由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变为中资基金公司,之后,公司名称也变更为西部利得基金公司。
2016年,恒生前海基金设立,恒生银行持股70%,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占股30%,这是首家外资持股超过49%的合资基金公司,不过,该公司是依循《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框架下成立的一个特例。
外资控股后或更能实现外资鲇鱼作用
据咨询公司Casey Quick预测,中国投资行业的管理资产将从2016年底的2.8万亿美元左右,增至2030年的17万亿美元左右。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资产管理市场,仅次于美国。
今年初,世界第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富达国际,获得中国基金业协会颁发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成为中国首家外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不过,其没有公募基*照。
“外资控股后,或许更能实现外资的鲇鱼作用,对基金业的发展起到促进。”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认为,对比欧美,甚至一些新兴国家,基金管理规模在GDP的60%-120%之间,我们占比15%左右,太少了。所以从行业角度看,基金业是未来十年十倍、甚至二十倍的成长行业。
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认为,由于基金行业壁垒低于银行保险,相对来说竞争格局会不利于国内基金行业,短期冲击不大,中期影响较大。“个人认为将来外资选择独资的可能性更大。”
■ 案例
恒生前海:成立一年仅发一只基金
在监管层允许外资控股国内基金公司之前,恒生前海基金就先行试验了。
2016年7月1日,证监会核准设立恒生前海基金,该基金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基金募集、基金销售等。恒生前海成立最被关注的是其股东构成,恒生银行持有公司70%股权,恒生银行为港交所上市企业,其控股股东为汇丰集团。这意味着恒生前海基金是国内首家外资持股超过50%的公募基金公司。
恒生前海基金另一家股东为前海金控,其持股比例为30%。前海金控则是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管理局旗下的企业。
恒生前海在其投研团队一栏介绍,其将以全球化视野、特色化投资为立足点,紧贴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遇,为个人及机构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投资基金产品和资产管理服务。并未具体介绍投研团队人员。
截至11月13日,恒生前海基金仅发行了一只基金产品——恒生前海沪港深新兴产业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4月1日,目前基金规模约4亿元。截至11月10日,其成立以来的收益为11.79%。
与鹏扬基金相比,恒生前海开源基金发行算是落后的。2016年7月成立的鹏扬基金,目前发行了4只基金产品,管理规模为39亿元。(朱星)
【银行】 取消外资股东持股20%限制
11月10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透露,中方决定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
“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规定,起于银监会2003年颁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
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动连续为正
外汇局数据显示,到今年三季度,金融机构来华投资净流动为81.85亿元,连续两个季度为正。
上半年国际收支报告指出,“金融部门的直接投资负债净增加53亿美元,同比多增13%,绝大多数投向银行业,且主要为收益再投资,说明境内银行业经营状况较好,境外机构继续增加投资。”
今年以来,部分重点地区外资银行发展良好:根据上海银监局披露的信息,截至6月末,上海辖内外资银行总资产1.36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上海银行业总资产的9.5%;各项贷款余额4261亿元,同比增长2.4%;各项存款余额6044亿元,同比增长8.2%;不良贷款率0.51%,较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创近两年来新低。
“外资银行踊跃增资,对中国经济和上海金融的信心彰显”,上海银监局在一篇新闻稿中称,2017年上半年,共有3家外国银行分行增资,分别为北欧瑞典银行上海分行、澳大利亚澳洲联邦银行上海分行和埃及国民银行上海分行,累计增资5亿元,且均为增加人民币营运资金。
如何协调外资和国资持股比例面临挑战
“提高外资银行参股持股比例,有助于外资银行参资中资银行的积极性。有利于完善中资银行的公司治理,使得商业银行股权机构更加多元化。”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参股五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可能性不大。”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锋表示,中小银行、城商行可能是外资参股或者投资的对象。
对于外交部和财政部在金融业方面开放的政策,某上市城商行的高管张先生(化名)表示,“银行业开放的新政策对外资更加公平,也显示出当局对国内金融机构参与竞争的信心。”
“银监会的细则还没出台,银行业开放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外资和国资比例?”张先生解释,“取消20%、25%的限制,未来是否允许外资增持但不能超过国资?如何协调外资持股和国资持股比例的问题这是操作层面的第一个挑战。”
另一上市城商行的刘先生(化名)同样认为,“以前外资不可能成为*大股东,现在有了这个可能。金融开放是好事,但是这方面的金融风险要关注。”
■ 案例
渣打银行:金融开放是重要战略机遇
渣打银行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858年,当年在上海设立的首家分行是渣打在全球范围内最早的两家分行之一。
2005年9月渣打银行与渤海银行签署“发起人协议”,通过其全资香港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正式成为渤海银行*的外资战略投资者。资料显示,渣打银行持股比例19.99%,临近外资持股中资行20%的上限,为渤海银行第二大股东。
对于近期中国金融开放的举措,渣打中国行长、总裁兼副董事长张晓蕾昨日回复新京报
张晓蕾说,“‘中国金融开放’是中国在更高和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体现,也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促进市场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和非常丰富的内涵。”
对于渣打未来是否会增持渤海银行或者参股其他国内金融机构?渣打昨日并未给予回复。
“渣打会根据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来实施中国发展策略,并将积极利用这些政策红利,把握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张晓蕾表示。(侯润芳 宓迪)
【保险】 放宽外资投资人身险企比例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介绍称,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外资险企将被鼓励进入健康、养老等领域
保监会发布的一份资料显示,我国保险业的开放进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在开放的萌芽期,1980年首家外资保险公司驻华代表处成立后,陆续有外国保险公司设立驻华代表处,为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开展业务打下基础。
从1992年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是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第二个阶段。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随后,一批外国保险公司获准进入我国保险市场。此间,外资保险公司业务保费收入从1992年的29.5万元增加到2001年的32.8亿元。
随着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保险业迎来对外开放的第三阶段。根据我国入世的承诺,保险业过渡期只有3年,比其他金融行业提前2年全面对外开放,是开放力度较大的行业之一。
2005年至今,保险业全面开放。除合资寿险公司外方股比不得超过50%,外资产险公司不得经营法定保险以外,在业务、地域范围方面已享受国民待遇。
保险业对外开放将走向何处?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9月份指出,将进一步优化监管环境,鼓励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健康、养老、巨灾保险等专业业务领域,参与保险业经营的新模式;对于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保险机构,将进一步优化准入政策。
部分外资险企陷偿付能力、增资困境
在外资保险公司整体稳健发展的同时,个别险企诸如股权变更、增资不畅带来的偿付能力“危机”备受关注。
因偿付能力不达标,新光海航人寿此前已经收到暂停增设分支、停止开展新业务等监管措施。为解决股东增资问题,去年底,外资股东新光海航人寿发布股权转让方案,原股东新光人寿、海航集团分别计划将25%和50%股份转让至三家新公司。
新光海航人寿2017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目前外资股东新光人寿和中资股东海航集团分别占50%的股份,上述股权变更尚未得到监管批准。
“合资保险公司会有股东之间的矛盾,如文化、机制、管理、人才观念,‘股东打架’的、来回换股东是最近几年都在发生。”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国军认为,现在把外资的比例放开,正好触及到核心的控股问题,虽然比例看上来变动1%,但当两个股东都是持股50%、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有矛盾比较难化解。如果外资或者中方持股比例大一些,就能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做决定,帮助公司往好的方向发展。
■ 案例
同方全球:期待保险业进一步开放
2001年中国加入WTO,保险迎来全面开放时代。不到两年后,荷兰全球人寿(Aegon)与同方股份各出资50%,组建同方全球人寿。
回顾过去的十余年,同方全球人寿总经理助理兼首席人力资源及行政官王前进告诉
对于保险业的进一步开放,王前进充满期待。“比如同方全球人寿的外方股东Aegon在养老、护理险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如果有优惠政策引导外方股东投资这方面,对我们以及行业的发展将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关于合资保险公司发展中出现的诸如“增资困难”、“偿付能力危机”等问题,王前进认为,主要在于合资公司双方股东对公司发展诉求方面的差异,以及股权设置、决策管理等机制方面的原因造成无法顺利开展。
采写/新京报
国泰君安证券在继本月初对部分高管分工进行了调整之后,又有新的改革动作。
4月29日晚间,国泰君安公告公布了公司总部部分机构设置调整的情况,主要涉及原大零售、研究与机构以及投行等大类业务线下设部门及职责的调整。
“国泰君安此次做的架构调整主要是以打造强大前台、专业中台、集约后台为原则,有利于向更深内涵的财富管理转型,有利于机构客户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有利于高效整合运用投行业务资源,以及交易投资业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协同等。”接近国泰君安人士告诉小编。
组织架构大调整
根据公告,国泰君安此次的机构设置调整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顺应公司向更深内涵的财富管理转型要求,将零售业务和分支机构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财富管理委员会,原零售业务和分支机构管理委员会下的三个部门同时更名:原零售业务部更名为零售客户部;原财富管理部更名为私人客户部;原网络金融部更名为数字金融部。原公司直属部门产品金融部更名为金融产品部,并调整为财富管理委员会下设部门。
二是,调整研究与机构业务委员会下设部门及职责,下设销售交易部、资产托管部、研究所3个部门,原企业金融部更名为战略客户部,调整为公司直属部门。
三是,顺应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趋势,积极应对科创板设立及注册制改革等政策导向,设立投行事业部,下设投资银行部、债务融资部、资本市场部、投行质控部4个部门。
此外,国泰君安还以集约化、专业化为总体导向,调整了部分管理部门设置及职责。
小编获悉,表面看上去只是更名或者将部门所在业务线进行了调整,实际上伴随着这些调整,部门的定位和职责边界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通过调整,减少了重复功能设置或功能的空白点,突出了条线和部门的主要职责,厘清了职责边界。”有接近国泰君安人士告诉小编。
此外,从目前的大类业务线的分工来看,国泰君安是按照客户核心需求的差异,将原零售和企业机构两大类客户细分为财富管理、企业和机构三类客户。
原企业金融部更名为战略客户部,调整为公司直属部门,也能看出国泰君安的战略导向。小编观察到,国泰君安董事长贺青自年后以来,已经亲自带队与上海报业集团、浦发银行、上海华谊、均瑶集团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整体而言,国泰君安此次做的架构调整主要是以打造强大前台、专业中台、集约后台为原则,有利于向更深内涵的财富管理转型,有利于机构客户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有利于高效整合运用投行业务资源,以及交易投资业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协同等。”该人士称。
头部券商战略转型动作频频
2019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提速,我国证券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证券市场逐步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优胜劣汰、赢者通吃是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在取消券商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后,外资券商也纷纷摩拳擦掌,抢滩中国市场。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格局正倒逼国内券商转型。
各大头部券商更是将打造航母级证券公司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一些券商通过并购的路径来做大做强,如中信证券通过收购广州证券强化在华南地区的布局,中金公司收购中投证券弥补经纪业务短板;华泰证券则根据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在*管理层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而小编*了解到,同为沪上大型券商的申万宏源证券也于今年在公司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机构改革。
国泰君安自1999年由国泰证券和君安证券合并之时,就已经奠定了“头部”地位的基础。过去二十多年间,该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资本实力都一直保持在行业前列。
“‘低调、稳健’是很多业内人士对国泰君安的基本总结,但实际上,国泰君安始终保有危机感,而且从历史上来看,也从不缺乏狼性和野心。”长期跟踪国泰君安的分析师对小编表示。
国泰君安《2019-2021 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提出,规划期的阶段性目标是把集团按更高标准、更深内涵打造成为“本土全面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金融服务商”。
2015年和2017年,国泰君安历史性地把握住上市的窗口机遇,资本实力显著壮大,极大提升了自身抗风险能力,完成了资本架构的搭建。“下一步,贺青董事长将带领公司优化组织架构,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国泰君安的规划期战略目标。”有接近国泰君安高层人士告诉
“无论是此前的高管分工调整,还是此次组织架构的改革,其目的都在公司锻造财富管理、企业、机构三类客户的服务体系,强化金融科技赋能的战略框架下的内部协同,聚焦重点业务领域,强长项、补短板。只有刀刃向内,自我改革,才能在当前的行业竞争格局下立于不败之地。”该人士说。
当然,从历史经验看,改革的过程往往难以一帆风顺,改革阵痛不可避免。在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国泰君安是否能如愿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需要业内拭目以待。
每天亏掉4个亿!126万股民懵了,\"两桶油\"单季亏了360亿!8万亿巨头跌剩7600亿,造血机器要翻身?
中行原油宝火过罗志祥?20万亿理财起波澜,170亿份ETF异动!三大预警信号遭漠视,不专业还是不负责?
中信并表广州证券后首份财报出炉,为何净利不增反降?这两大业务竟成拖累,又陷\"1+1<2\"魔咒?
身家3242亿,*超越马云登顶中国新首富!腾讯逆势火力全开,签下联合国、拿下广交会
又一女将告别券业!中金首席梁红即将离职,下一站或加盟高瓴资本,会擦出什么火花?
咋回事?油价大反弹,抄底基金亏损却在加大!全球至少560亿散户资金进场,恐将悲剧?国内基金也踩雷
国君2020年成绩单亮相! 3月25日晚间,上市券商国泰君安公布2020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合并营业收入352.00亿元,归母净利润111.22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7.53%和28.77%;加权平均ROE8.54%,较上年增加1.79个百分点,经营业绩和主要业务排名稳中有升、继续保持行业前列。 同日,国泰君安公布2020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公告,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56元(税前),若按照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日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股份后的股本总额计算,分配现金红利总额高达49.83亿元,占2020年度合并口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44.80%。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国泰君安净利润排名位列行业第四位。但是今年国泰君安111.22亿元目前已经超越了主要竞争对手华泰证券,也略高于海通证券业绩快报公布的108.75亿元,大概率重回行业第二。 年报显示,2020年末,国泰君安资产总额为7028.9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25.67%。 其中,货币资金为1527.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26.62%,原因是客户资金存款增加;融出资金为994.2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37.93%,主要系融资融券规模上升;交易性金融资产为 2287.26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21.00%,主要系交易性债券、公募基金、资产证券化产品和股票的投资规模均有所增长;其他债权投资为 724.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20.29%,系公司根据市场环境调整该类投资规模所致。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2亿元,同比增加 17.5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1.22 亿元,同比增加 28.77%。 国泰君安表示,公司业务体系全面均衡,主营业务均居于行业前列。2020年,公司证券承销家数和承销额均排名行业第3位,托管私募基金数量排名行业第2位,融资融券业务融出资金余额排名行业第4位,本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租赁)排名行业第1位,国泰君安期货金融期货成交量居行业第2位,国泰君安资管月均主动管理规模排名行业2位,国泰君安国际主要经营指标继续排名在港中资券商前列。 从年报数据来看,国泰君安2020年投行、机构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们实施投行事业部制改革,激发组织活力,IPO承销金额增长212%,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国泰君安董事长贺青在年报的致辞中表示。 年报披露,2020年,国泰君安投资银行业务推行事业部制改革、优化运营机制,深耕重点客户、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着力推进IPO业务,承销规模快速增长,项目储备显著增加,行业地位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证券主承销额8152.6亿元,同比增长44.4%,排名行业第3位。其中,股权承销额 1024.2 亿元、同比增长 35.2%,排名行业第4位。就IPO业务来看,全年保荐承销额216.9亿元、同比增长211.8%,市场份额由上年的2.75%提升到4.59%,并保荐承销了A 股市场首家CDR项目;债券承销金额7128.3亿元、同比增长45.8%,排名行业第3位。过会的并购重组项目涉及交易金额156亿元,排名行业第5位。 交易投资业务方面,衍生品规模的快速增长成为国泰君安2020年的业绩亮点。年报披露,国泰君安客需业务加快创新,打造“国泰君安避险”品牌,推出场外金融云系统,场外衍生品业务新增规模4258亿元,同比增长125.9%。 具体来看,权益业务上,场外权益衍生品业务在规模快速增长,盈利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场外期权累计新增名义本金1689.5 亿元、同比增长 69.0%,收益互换新增名义本金 468.3 亿元、 同比增长 766.5%。报告期末,权益类场外衍生品名义本金余额 772.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02.8%。跨境衍生品快速起步,全年累计新增名义本金规模 339.1 亿元,同比增长 45.5%。 固定收益业务上,银行间标准利率期权累计成交量约450亿元,位居市场前列,利率互换交易量1.82万亿元,排名券商第1位。场外利率期权累计新增160.7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2倍;收益互换、收益凭证挂钩标的已拓展到中资美元债、境内债券指数、成品油价格等多个品种。新增信用衍生品规模40.9亿元,服务发行人10家,促进企业发债规模76亿元。 大宗商品及贵金属业务方面,累计新增挂钩相关标的的场外衍生品名义本金1809.5亿元、同比增长127.4%。 2020年是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大年,作为头部券商,国泰君安也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 国泰君安在年报中表示,2020年,公司财富管理业务优化组织架构、推动转型升级,加强金融产品销售,加快投顾队伍建设,提升线上渠道运营效率和分支机构管理水平,零售客户群基础进一步夯实,综合服务 能力稳步提升。 报告期末,富裕客户及高净值客户数较上年末分别增长 25%和 28%;投资顾问人数3347人,较上年末增长 24.1%,排名行业第3位;投顾业务服务的客户人数超过2万人,客户资产规模超过20亿元;金融产品销售额2664亿元、同比增长6.7%,月均保有量1975亿元,同比增长 22.0%。 据了解,国泰君安持续优化以君弘APP为核心的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围绕业务线上化、交易智能化、服务综合化,打造专业高效、协同一体、全面覆盖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加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化财富管理生态。 截至2020年末,君弘APP手机终端用户*6万户,年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506万户,排名行业第2位。此外还发布了君弘STS智能交易服务,为量化客户提供极速交易、策略定制、专属融券、尊享投研四大特色服务内容。 券商转型大潮中,金融科技是核心抓手之一,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国泰君安2017-2019年信息系统投入规模连续3年居行业第1位。 从年报披露信息上来看,国泰君安在金融科技领域仍然保持了高强度投入。年报显示,2020年公司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12.27亿元,占公司上一年度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12%。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12月,国泰君安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开放证券”的理念。 贺青此前对小编介绍,开放证券是一种促进能力整合、构建价值共同体的平台化、生态化发展理念,它提倡资本市场参与者提炼各自核心能力后对外开放。传统证券最重要的资源是资金和牌照,开放证券最重要的资产是数据和能力;传统证券的技术架构是信息时代的中心化思想,开放证券的技术架构是数字时代的分布式思想。 贺青表示,开放证券分为思维、业务和技术三个层面。 首先是思维开放。思维开放需要企业解放思想,转变基于零和博弈、“为我所有”的资源占有模式等传统管理思维,向共生、共赢的生态思维转变。 其次是业务开放。证券公司可将财富管理、机构业务、投行业务、信用业务、交投业务等各类业务场景进行组件化封装,支持灵活的组合拼接,运用前沿科技无缝地融入理财、零售、医疗、教育等客户日常生产、生活中,打造无感无界的客户体验,重塑客户旅程;同时,证券、银行、保险、科技公司等行业机构应发挥各自优势,探讨财富管理合作新模式,拓展普惠型、消费性业务服务场景,共同研究和创设全新的产品,重塑产品模式。 再次是技术开放。技术开放的实现方式有很多,例如保持对5G、数字孪生、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研究,开展联合课题研究;与金融同业、互联网公司、平台型企业等跨界合作,获取多维度另类数据,联合训练风险模型;与交易所等行业机构共建行业SaaS服务云;与行业机构共同打造行业数据生态等基础设施服务;以API为媒介将证券的核心业务渗透进客户旅程更多的场景中,快速灵活响应客户需求与市场变化;通过技术开源,集外部力量共同解决技术难题、降低成本投入等。 自开放证券提出以来,国泰君安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包括积极推动行业数据生态研究;积极参与行业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交易所行业云合作打造各类SaaS云服务;与金融同业探索共同投资打造生态化的财富管理中台,共同发起成立开放金融联盟,推动合作创新;与头部科技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等。 值得关注的是,国泰君安在2020年推出了新证券法实施后行业首个股权激励计划,并在当年11月 2 日完成了*授予登记。在股权激励的解锁条件中,国泰君安金融科技创新投入考核权重占比为10%,要求2021年-2023年金融科技创新投入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不低于6.05%、6.10%和6.15%。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金融投资国泰君安》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金融投资国泰君安、纽银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