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东方证券期货」601965》,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近日,上市公司纷纷亮出去年的“成绩单”,期货公司业绩也逐渐浮出水面。据期货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日,共有34家期货公司业绩出炉,包括2家A股上市公司、2家H股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28家A股上市公司控股或参股的期货公司。记者统计的34家期货公司去年共实现净利润约93亿元,其中21家公司净利润超亿元,多家公司创历史*业绩。
期货公司业绩增长的“密码”是什么?未来又有哪些发力方向?
头部公司业绩爆棚
2021年,我国期货行业延续了2020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势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创出历史新高。中期协数据显示,以母公司口径计算,2021年,全国150家期货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94.64亿元,同比增长40.34%;净利润137.05亿元,同比增长59.30%。
记者梳理年报发现,头部期货公司去年业绩表现亮眼,多家公司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营收来看,共有31家期货公司披露了去年的营收数据,其中有6家公司营收迈上100亿元新台阶,包括银河期货、中信期货、国泰君安期货、浙商期货、南华期货、东证期货,营收分别为151.19亿元、150.99亿元、112.98亿元、105.18亿、105.15亿元、100.30亿元。
从营收增速来看,在有可比数据的30家公司中,有5家公司去年营收增速超过100%。中信建投期货营收增速高达331.28%,暂列第一。中粮期货、国元期货、中金岭南期货、银河期货营收增速也超过100%,增速分别为212.18%、173.96%、145.30%、109.14%。
从净利润来看,有6家公司去年净利润超过5亿元。尽管上市公司年报尚未披露完毕,但净利润超过5亿元的上市公司阵营大幅扩容已成定局。2020年,仅永安期货和中信期货两家公司净利润超过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46亿元和6.48亿元。
具体来看,中信期货去年实现净利润9.92亿元,逼近10亿元关口,同比增长53.24%。此外,银河期货、国泰君安期货、东证期货、中信建投期货、瑞达期货净利润也超过5亿元,分别为7.66亿元、7.43亿元、5.92亿元、5.59亿元、5.04亿元。
净利润1亿—5亿元的公司有15家,分别为国投安信期货、海通期货、广发期货、申银万国期货、招商期货、华泰期货、光大期货、浙商期货、中粮期货、方正中期期货、兴证期货、南华期货、鲁证期货、宏源期货、华安期货,净利润分别为4.31亿元、4.03亿元、4.02亿元、3.82亿元、3.74亿元、3.68亿元、3.40亿元、3.00亿元、2.81亿元、2.72亿元、2.47亿元、2.44亿元、2.04亿元、1.83亿元、1.15亿元。
记者注意到,与2020年相比,2021年净利润1亿元以上“档位”的期货公司中多了三张新面孔,包括南华期货、鲁证期货和华安期货。
从净利润增速来看,在有可比数据的33家公司中,去年净利润增速超过100%的有12家。广州期货以449.75%的增速暂列首位,鲁证期货紧随其后,净利润增速为259.56%。此外,建信期货、东证期货、南华期货、华安期货、中信建投期货、银河期货、光大期货、兴证期货、瑞达期货、国泰君安期货净利润增速也超过100%,分别233.33%、208.67%、158.67%、149.98%、121.59%、112.35%、108.59%、104.20%、102.51%、100.81%。
广州期货业绩为何大幅攀升呢?越秀金控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广州期货加大业务拓展力度,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经纪业务权益规模、增速及市占率持续提升,机构化转型成果显著。期末客户权益49.12亿元,同比增长98.54%,增速高于行业与辖区水平。资管业务基本完成产品体系搭建并落地固收类产品、CTA产品,加速推进自主管理产品。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品种逐渐成熟,优势品种的市场机会把握能力进一步增强,衍生品业务逐步实现多元业务发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13亿元,同比增长69.92%。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龙头公司永安期货尚未披露年报。近年来,永安期货营收和净利润一直稳居行业首位。在去年12月22日公布的*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告书中,永安期货称,预计公司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68.2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2亿元,主要系公司期货经纪业务稳步发展、风险管理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所致。如果业绩预测成真,永安期货营收将迈上新台阶,净利润将连续3年维持在10亿元以上。
经纪业务增收明显
2021年,市场波动剧烈,各类投资者对风险管理和投资的需求不断凸显,期货市场成交规模和客户权益均创历史新高。按照单边计算,我国期货市场2021年成交量达75.14亿手,同比增长22.13%;成交金额581.20万亿元,同比增长32.84%。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期货公司客户权益为11847.34亿元,同比增长43.65%。2021年10月末,全国期货公司客户权益一度超过12000亿元,达到12153.75亿元,为历史*水平。
成交量大幅增长推动下,期货公司经纪业务规模增收明显,客户权益也纷纷创出新高。瑞达期货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期货经纪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00亿元,同比增长83.64%。报告期内,公司母公司口径新增客户18948户,其中新增机构客户373户;公司客户保证金规模增加至139.05亿元,其中机构客户保证金规模99.98亿元,占公司客户保证金规模的71.90%。
南华期货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期货经纪业务营业收入为6.53亿元,同比增长43.84%。南华期货称,作为公司主营业务之一,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积极的业务开发策略,稳步提升公司整体经纪业务规模。期货经纪业务期末客户权益规模为208.98亿元,同比增长39.99%;全年累计新开期货账户逾10000户,同比增长7.87%。
作为传统业务,期货经纪业务同质化竞争特征显著,南华期货称,公司通过多年转型发展,创新业务模式,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一方面,公司进一步强化重点地区网点的竞争能力,将公司资源适度进行倾斜,从而在机构业务开发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另一方面,公司大力推动财富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业务与经纪业务的联动,提升公司开发客户的能力。
东方证券年报显示,面对高速扩张的市场规模,东证期货把握机遇,2021年整体业绩实现突破性增长,收入、利润显著高于公司历史平均水平。目前,东证期货已经形成了业务条线全面、机构服务经验丰富、研究和技术能力行业领先等核心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客户权益规模654.61亿元,较期初增长61%,位居全国第三;新增机构及产品开户超过1800个,各业务条线新增覆盖有序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按成交量口径的全市场占有率排名行业第一。
鲁证期货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客户权益、成交金额等主要业务指标持续上升。其中,实现经纪业务收入5.74亿元,同比上升64.12%。公司期货端期末客户权益169.58亿元,同比增长67.82%;股票期权业务(含股票)期末客户权益7.27亿元,同比增长92.84%。
创新业务多点开花
在经纪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风险管理业务等创新业务也表现喜人。中期协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期货公司共实现投资咨询业务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39.68%;资产管理业务收入12.14亿元,同比增长35.34%;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业务收入2628.59亿元,同比增长26%。
南华期货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风险管理业务显著增长,南华资本实现净利润7206.18万元,较2020年增加6483.84万元,主要为其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扩大所致。
展望2022年,南华期货表示,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形势下,各实体企业和机构的风险管理需求必将进一步增加。公司将抓住这一发展趋势,不断提升风险管理业务专业能力,推动基差贸易、场外衍生品和做市等业务的创新发展,扩大服务范围,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国投资本年报显示,2021年,国投安信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重点打造期现业务团队优势,组建运营中心,推进衍生品策略输出,完成自主设计及销售标准化的产品,并通过场外期权等方式满足客户风险对冲的需求。子公司同时巩固做市业务,大力发展场外业务,积极推进期现业务,经营业绩实现较大突破。报告期内,期货子公司实现净利润4779.85万元,同比增长1310%。
瑞达期货年报显示,2021年度,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43.19%。面对行业政策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坚持产品驱动战略,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探索设立更科学、系统、全面的优质产品,丰富资管产品的种类。资产管理规模由2021年年初的21.20亿元增加至2021年年末的42.66亿元,资产管理规模增长101.22%。
对于资管业务未来发展思路,瑞达期货称,公司力争做CTA(管理期货)的领跑者,同时以刚开业的公募基金为契机,实施公募和私募业务“两头并进”、协同发展的经营策略。抓住市场机遇大力发展各类以主动管理为主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销售和交易能力。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格隆汇1月14日丨中国汽研(601965.SH)公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公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32亿元,同比增幅12.13%;利润总额8.44亿元,同比增长25.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2亿元,同比增幅23.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698亿元,同比增长15.85%;基本每股收益0.71元。
本文源自格隆汇
每经记者:王海慜 陈晨 李娜 每经编辑:何剑岭
图片来源: 摄图网_500595467
券商“流量费”首现江湖!
提起“流量费”,大多数投资者首先想到的会是在使用手机上网后向电信运营商支付的费用。但是错了!本文中出现的“流量费”是指股票交易的流量费,即买卖一笔,不管是委托还是撤单都要收取!
而收流量费的主角,则是来自于业内的两家券商:东方证券、国金证券。
其中,东方证券在3月8日,已向“万一免五”的客户正式下达通知,在3个工作日内实施流量费收取。
关于券商收取流量费一事,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对20余家中大型券商的调查中,不少券商行业人士都感到吃惊及不理解。更有券商网金人士表示,这相当于是吃饭不收费,但每吃一口都要收一次费。
值得注意的是,在记者向上述两家券商发送采访函后,东方证券回应称,经过调查了解,目前已经紧急叫停了上述收费业务。
就券商收取“流量费”一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度调查。
东方证券向普通客户收取交易流量费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获悉,东方证券向所有‘免五’的客户单独流量费,而且涉及沪深交易所场内A股、基金和债券等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委托流量费”已在3月8日向客户下达通知的3个工作日内开始征收。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东方证券的《委托流量费收取告知暨客户同意书》上明示:“交易所委托流量费为本公司向沪深证券交易所支付,交易所费用征收范围为在本公司开立资金账号并由本公司代理开立中国结算证券及场内开放式基金账户的投资者,向沪深交易所发出的场内A股、场内开放式基金及场内交易债券的买、卖及撤单委托。按每笔成功委托(不论是否成交,交易所接收到投资者委托即算成功委托)0.1元进行计费。”上述告知同意书进一步显示。
除了东方证券外,记者调查发现,国金证券也有收取流量费的类似情况。不过,与东方证券向所有“万一免五”的客户而且是针对沪深交易所股票、债券、基金等品种收取流量费不同,国金证券收取流量费则是针对开通了Ptrade或者QMT交易系统的用户。
据记者了解,Ptrade其实是恒生推出的极速策略交易终端,相比普通的交易系统,Ptrade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比如快速调仓、量化策略等。该终端向券商收费采取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买断后续付服务费,适合于拥有客户较多的大型券商,第二种是直接按照账户数量买,适用于客户数量较少的中小券商。
对此,记者向国金证券工作人员核实时,对方表示:“确实有收取流量费的说法。但是只针对使用Ptrade专业版交易深交所债券的时候,并且是量化交易,才会每笔收取0.1元的流量费。”
“我们普通投资者一般不会遇到,只有用特定的软件、针对特定的交易且交易债券才会被收取。”该工作人员进一步强调。
东方证券、国金证券收取的流量费究竟是什么呢?
有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个流量费并不是我们日常所了解的手机上网后向电信运营商支付的费用,而仅仅是交易所向会员即券商收取的一个费用,或者说是一项券商的成本而已。
目前投资者交易A股的交易费用由双向收取的佣金(政策规定佣金不足5元按照5元收取)、 印花税(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卖出股票时收取)、沪市双向收取的过户费(成交金额的十万分之2)三部分组成,通常并不包括流量费。
而上述的流量费主要是交易所向会员单位即券商收取。根据深交所于2021年7月更新的收费标准,流量费的收费方式为每笔交易类申报(指买入、卖出、撤单申报)收取0.1元。会员每个席位每年享有的交易类、非交易类免费申报笔数同样均为3万笔。
不过上交所去年8月更新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收费一览表》中,并没有流量费这一收费项目。有券商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这个费用明细表实际上表明流量费的收取方由原来的上交所转移为上交所技术公司,而其中关于流量费的收费标准与2020年上交所官网列示的信息基本相同。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深交所2004年发文的《关于调整席位管理年费收费模式的通知》(现行有效)第十四条规定:会员或机构不得以缴纳本所席位管理年费为由,向投资者收取除交易佣金外的其他费用。上交所2004年发文的《关于调整本所席位年费收费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现行有效)第三条规定:各会员不得直接或变相向投资者收取每笔交易类和非交易类申报费用。
低佣却覆盖不了成本 不得不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深交所网站了解到,流量费的收费标准是指每笔交易类申报(指买入、卖出、撤单申报)收取0.1元,每笔非交易类申报(指除买入、卖出、撤单以外的申报)收取0.01元。
不过深交所明文规定,流量费是向券商收取的费用,那么为何东方证券、国金证券等券商依然执意要向投资者收取呢?除了文章开头东方证券在《委托流量费收取告知暨客户同意书》中提出的原因之外,国金证券工作人员在解释收费时也表示:“我司债券佣金设定很低,而且收费起点也很低。可转债属于T+0交易品种,如果使用量化高频交易,我们亏损会很大。不使用量化交易系统的客户或者使用量化交易系统交易其他品种是没有流量费的。”
有东方证券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客户交易频次少一些,我们负担的每个客户流量费每年成本在3~10元;如果客户交易频次高的话,每个客户每年的成本在50~100元。一年算下来,我们营业部流量费的成本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综合核算后发现一年不仅没赚到佣金,还有可能要亏钱。”他同时表示:“这两年,我们开通的‘万一免五’的客户多一些,现在也还能开,入金一万元成为有效户就可以,但想‘免五’的话就必须要签订这个收取流量费的合同。”
据记者测算,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9月,证券行业平均佣金率为0.310‰、0.288‰、0.263‰和0.245‰。行业佣金率持续下滑,主要是由于“一人一户”政策的放开和网上委托、移动证券等非现场交易方式的普及,投资者可以便捷地更换证券账户,投资者的佣金议价能力明显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调查发现,全国范围内至少有近10家券商推出“万一免五”的优惠活动,大打佣金战。但事实上这是不合规的。
记者曾获悉,某地区证券期货业协会下发的通知表示,辖区个别证券机构存在对部分客户不按“五元”*标准收取佣金,并以此营销客户。此经营行为不符合中国证监会、国家计委、税务总局《关于调整证券交易佣金收取—2—标准的通知》(证监发[2002]21 号)中“A股、证券投资基金每笔交易佣金不足5元的,按5元收取;B股每笔交易佣金不足1美元或 5港元的,按1美元或5港元收取”的规定。同时,也扰乱了辖区证券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那么,上述向“免五”客户收取流量费的做法,会导致一些客户换券商吗?前述东方证券人士告诉记者,确实会有投资者不认可,打算换券商,我们也在尽量安抚,但大多数还是理解收取流量费,毕竟这笔费用比*五元的成本还是少太多。“即使存在客户流失也是在所难免,但这部分客户都是交易类客户,本身我们从他们身上赚不到佣金,即使流失了对我们来说压力也不大。”他进一步说道。
20余家券商明确不收流量费
除了东方证券、国金证券外,业内还有其他券商向投资者收取流量费吗?
A股市场由于每笔交易有*5元手续费的设置,大部分投资者手工下单笔数不多,所以多数券商都选择自己承担流量费(这笔费用其实已包含在券商向客户收取的佣金中),再由券商向交易所缴纳。
国泰君安成都某营业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对于A股交易,我们公司只收取佣金(买入卖出双向收取),然后是印花税(卖出时候单边收取),再加上中登公司收取的十万分之二的结算费(券商代收,买卖双收)。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费用了(包括流量费)。”值得一提的是,结算费在其他券商的系统中也有被称作“过户费”的。
她进一步表示:“目前公司没有‘免五’的政策,因为毕竟现在‘免五’还是不合规的。免不免五其实差别不大,一个交易比较频繁的客户一年佣金也就几千块,差别也就是几百元的样子。而低佣金现在都是一些券商拓客的噱头。”
东方财富证券的客服日前告诉记者,目前普通A股交易费用除了由上述三部分构成之外,如投资者提交委托,会有0.1元的委托冻结,晚间清算完成后就会解冻回到投资者的账户。对于0.1元委托冻结的原因,该客服表示:“是为了防止投资者发生多笔成交的情况,根据监管规定,券商是不能垫资的,所以需要冻结资金。”
另据了解,目前东方财富证券对普通A股交易暂不支持‘免五’,同时该公司对A股交易也不收取流量费。
安信证券网金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公司不会单独向客户收取流量费,即使对量化客户也没有收取。
长江证券网金部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指出,“我们不会收这种钱(流量费)的,因为这种钱收的意义其实不大。”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正在打“佣金战”的券商由于并不‘免五’,所以也通常不会向客户收取流量费。例如东莞证券湖北某营业部客户经理表示,在东莞证券开户,手续费可以低至万1.1(不过强调并不‘免五’),但公司目前不向客户收取流量费。
另外,记者从中信证券、财通证券、华林证券相关营业部的客户经理处也了解到,这些券商目前也没有向投资者收取流量费。
还有一些券商即便可以为部分大户‘免五’, 但通常也不会收取流量费。华龙证券某营业部总经理近日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可以对资产1000万以上的量化客户作‘免五’,但是仍然不收流量费。
“通常只有资金量大的客户才有量化交易的需求,因为量化交易可能会涉及到更多的成本,而大户(机构客户)每单交易的手续费一般会在5元以上。”该总经理进一步表示。
总体而言,记者近日从山西证券、广发证券、德邦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国信证券、银河证券、长城证券、川财证券、第一创业、 中信证券、安信证券、财通证券、华龙证券、华安证券、华林证券、长江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华龙证券、东方财富证券等20余家券商的工作人员或者投资者处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些券商均没有收取流量费的说法。
对于部分券商存在的向投资者收取流量费的行为,某上市券商网金部门副总认为:“现在行业内的各家券商(不管是大、中、小型券商)对机构客户、量化私募和大户其实都有交易席位产品、高端交易系统的销售,然后一年收取相应的费用,其实这就是一种‘流量费’。”
在他看来,券商对客户额外收取流量费的意义不大,“不如直接让客户买系统更合适。而且客户做交易,券商已经收了佣金,再收人家流量费,我觉得这事情有点不合理。”
有行业人士认为,对于业内那些不‘免五’的券商来说,在每笔交易*能收到5元手续费的背景下,基本就没有收取流量费的必要,虽然有部分券商可以‘免五’,但是往往都是针对大客户,而这些大客户通常一笔交易的佣金小于5块钱的情况并不多,所以对券商而言没有必要因为这一毛钱的流量费而损失大客户。因为大客户对券商的意义不仅仅是经纪业务,还包括两融等其他业务。
上述华龙证券某营业部总经理表示,业内的一些券商甚至可以为大客户开出万1的佣金费率,这说明在行业竞争趋于激烈的环境下,券商佣金可以不赚钱,但可以在大客户身上赚一些其他的服务费。“现在公司对营业部的考核指标包括了新增资产,哪怕佣金不挣钱,新增资产多也可以。”他表示。
在采访中,一些券商人士甚至对收流量费的行为感到有点惊讶和不可思议。例如在记者采访时,有券商工作人员表示还是第一次知晓收取流量费的说法,并且一度误以为是手机流量费。比如记者在向银河证券工作人员询问时,该工作人员最初就表示流量费为手机运营商收取。经过记者进一步解释后,该工作人员回应称:“根据确认,流量费不会摊给客户”。
“或许有些券商也是收取的,只是没有单独跟客户讲收取了,客户并不知道自己被收取了流量费。一般这部分流量费被收取后,只有通过营业部后台才能看到,客户通过APP查询资金流水是看不到的,只有自己去计算,但每天只是一毛两毛钱,也不容易被注意到。”有券商人士分析称。
另外,关于国金证券针对特定的客户、以特定的方式交易特定的品种后才会收取流量费的做法,有业内人士解释称,流量费是交易所向券商收取的,不应该是券商向客户收取,同时每个券商都有免费额度。正常情况下,券商不应该向客户额外收取流量费,除非该客户交易量极大,才会和客户协商。
律师:流量费不应当转嫁到投资者身上
就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咨询了多位证券律师。
四川鼎尺律师事务所主任万淼焱律师认为:
1、证券交易所流量费,是交易所向经纪类券商收取的交易会员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包括交易单元使用费、流速费、流量费。流量费的标准为每笔交易类申报(指买入、卖出、撤单申报)收取0.1元,每笔非交易类申报(指除买入、卖出、撤单以外的申报)收取0.01元。
2、也就是说投资者每一次挂单成交与否,交易所都会向券商收取流量费。
3、交易所规定各交易会员不得直接或变相向投资者收取每笔交易类和非交易类申报费用,是因为券商本身就要向投资者收取交易佣金,且每笔佣金不得低于5元。2002年5月1日起执行的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计委、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发布的《关于调整证券交易佣金收取标准的通知》中,第一条明确规定 “A股、B股、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佣金实行*上限向下浮动制度,证券公司向客户收取的佣金(包括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和证券交易所手续费等)不得高于证券交易金额的3‰,也不得低于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和证券交易所手续费等。A股、证券投资基金每笔交易佣金不足5元的,按5元收取;B股每笔交易佣金不足1美元或5港元的,按1美元或5港元收取。”
4、佣金在法律上本身就具有劳务报酬的特征。换句话说,券商执行每笔交易收取*佣金规定后,不存在亏损的可能。
5、但是,有些券商违规以“万一免五”方式开展低佣金不正当竞争,致使投资者的每一次挂单实际收取的手续费可能低于0.1元,再加上收取不到佣金的投资者挂单、撤单行为(仍然属交易所会收取每笔0.1元流量费的交易类申报),导致券商产生亏损。
6、这是“低佣金”下券商行业“内卷”,违规竞争的恶果,不应当转嫁到投资者身上。
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一欣律师则向记者指出,流量费是证券交易所向证券公司收取的项目,不应该转嫁到投资者头上。如果上述观点成立,券商向投资者收取流量费的情况,实际上是违规的乱收费。
世泽律师事务所樊荣告诉记者,关于券商向普通投资者收取流量费的问题不能一刀切处理,流量费对于近年那些高频交易者或许是有必要的,但对于散户这么做是有问题的。
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教授黄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东方证券向客户收取流量费的做法不合理。东方证券这次向客户收取流量费据称是由于该公司‘万一免五’的开户政策导致现在成本面临压力的做法。‘万一免五’的开户政策本来就有违反证监会相关规定之嫌,而收取流量费又再次违反交易所的相关规定。如果券商的佣金收费不能覆盖成本,就应当直接调高佣金收费,而不是通过各种名义来变相收费。这一方面导致券商通过不合规的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券商又利用这种变相收费的方法误导投资者,以低佣金甚至零佣金的噱头吸引客户,但实际上通过其他隐形方式向其进行收费,从而损害金融消费者的利益。”
东方证券紧急叫停流量费收取
针对于向投资者收取流量费的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分别向东方证券、国金证券发送了采访提纲,其中东方证券在书面答复中表示:经过调查了解,为体现审慎和负责态度,公司立即暂停此项工作,广泛听取客户意见,主动向证券同业公会汇报情况,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在上述1000余字的答复中,东方证券解释称:经过调查了解,发现在协商收取交易增值服务费(流量费)的过程中存在理解偏差,执行中将部分普通客户亦纳入了范围。
而针对于上述交易增值服务费,东方证券也表示当初决定收取这笔费用,主要是因为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量化交易需求,东方证券自主研发了相关独立交易系统,于2021年7月正式上线。该系统交易迅捷,处理能力快,达到10万笔每秒,客户使用后体验良好,系统获得了一定范围内的市场认可。然而与此相对应,也产生了金额较大的交易所流量费用。在与重点客户进行持续需求调研的过程中,不少客户表示,该系统使用效果好,实现了交易创造价值的目标,愿意以公司承担的流量费作为基准,支付相应的交易增值服务费用。
在此基础上,针对交易需求频繁、公司需承担较大流量费用的客户进行了识别,由负责这部分客户日常服务工作的证券营业部,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参照流量费基准,协商收取交易增值服务费;对于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客户,仍维持原有的服务与收费。
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个别客户提出异议。2022年3月初,公司接到客户投诉,客户表示收取交易增值服务费与之前约定的佣金费率存在不一致。为此,公司高度重视,立即与客户沟通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的做法是否与现行规定存在不一致。经过调查了解,发现在协商收取交易增值服务费的过程中存在理解偏差,执行中将部分普通客户亦纳入了范围,从而引起客户投诉。
另外,对于佣金“万一免五”的问题,东方证券也回应称:就近年来的业务总体而言,公司的佣金收入能够覆盖与此相对应的全部成本费用。目前,公司实行免五佣金的客户数仅占经纪业务客户总量的1.4%,其对公司整体的佣金收入及成本的影响很有限,公司也对执行“免五”佣金政策持市场化态度,在执行和管理上较为审慎。
与此同时,针对于流量费的问题,国金证券在给记者的答复中承认了流量费收取的问题。不过国金证券表示,在具体的收取方面,主要是采取差异化政策,目前,可能会被收取流量费的客群范围包括:量化私募高频程序化机构客户、可转债(深圳市场)程序化客户、ETF程序化(非货币和非债券类)客户等。
每日经济新闻
8月6日,东证期货公司建立海外公司的新闻一波刷过,该公司自称“国内首家期货公司‘出海’”。可实际上,期货公司境外设立子公司的情况早在几年前就有了,堂而皇之打着首家的标语的东证期货在用词上是否涉嫌伪造、虚假。
此外,在两次接受增资的情况下,东证期货2018年业绩成绩单反倒出现下滑表现。在面临业绩压力之时,在期货公司传统经济业务发展瓶颈的大环境下,东证期货设立海外公司主要盈利方式、具体开展均为知晓。在这个节点上开展海外业务,不免有冒进的嫌疑。
遗憾的是,东证期货方面表示暂不方便表态。
涉嫌虚假宣传
7月26日,东证期货设立首家境外全资子公司东证期货国际(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证新加坡公司”)。
有意思的是,根据相关宣传,将其定性为“国内首家在新加坡成立一级子公司的期货公司,也是东证期货母公司东方证券*在国外设立下属公司。”
然而,期货公司向海外迈步的消息要早就不是新闻,早就已有头部公司设立海外公司、拓展海外市场。2013年开始南华期货就建立南华美国有限公司,如今已成立6年。此外,南华期货在新加坡、芝加哥、伦敦均设有海外公司。2013年广发期货也在英国设立分公司。
如此看来,在宣传过程中,使用“国内首家期货公司‘出海’”等字眼,不免存在误导。
自律组织相关人士表示,如果东证期货涉嫌违规,届时会员部和自律监察部将会对虚假宣传进行处理。
违规成家常饭
根据相关宣传,东证新加坡公司不仅是东证期货设立首家境外全资子公司,还是东证期货母公司东方证券*在国外设立下属公司。然而,东证新加坡公司背后的这颗大树又是否靠得住呢?
东方证券违规成家常饭已是圈内人尽皆知的事情,曾多次获得证监会的“重点关爱”,其*战绩是半年内获得证监会“三处罚一立案”的垂青。
2016年8月19日,由于涉嫌内幕交易,证监会对东方证券长沙市劳动西路营业部总经理李文捷处罚,并采取7年证券市场禁入的监管措施。
2016年9月,东方证券全资子公司旗下的17只产品被列入打新配售对象黑名单,限制时间半年,更被中国证券业协会通报点名。
2016年12月23日,证监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时披露,时任东方证券研究所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浦俊懿、研究员郑奇威使用诱导性和夸大性的语言文字编写邮件,向128家基金、券商、私募等机构的1279人员累计发送邮件1.1万余封,传播安硕信息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情况,帮助”安硕信息股价飙升15.9倍。
2018年,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南昌绿茵路证券营业部违反《反洗钱法》,处以人民币36万元罚款。
2018年8月2日,东方证券控股子公司东方花旗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粤证调查通字180138号)。因东方花旗在担任广东广州日报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顾问期间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11月,中国证监会拟决定责令东方花旗改正,没收业务收入595万元,并处以1785万元罚款;及对郑剑辉和蔡军强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0万元罚款。
除了母公司东方证券外,东证期货自己也曾收到证监会调查。2016年6月16日,由于未能有效履行资产管理人职责,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稽查总队调查通字Q160026号)。证监会决定对东证期货进行立案调查。
财务数据不佳,开展海外公司是否冒进?
除了被监管层点名,东证期货还面临业绩下滑的压力。
2017年,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总资产人民币 1,538,734.89 万元,净资产人民币 213,894.17 万元;2017 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91,200.41 万元,净利润人民币 12,654.93 万元。2018年,东证期货总资产人民币2,098,380.18万元,净资产人民币303,806.92万元;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33,867.86万元,净利润人民币11,117.8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上海东证期货注册资本从 15 亿元增加至23亿元,但净利润从1.26亿缩水到1.11亿。
与此相比,永安期货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59.45亿元,同比增长64.66%,净利润为8.63亿元;海通期货2018年全年营业收入为63.15亿元,同比增长22.13%,净利润为3.3亿元。
什么是国内首家在新加坡设立成立一级子公司?又与南华期货在新加坡设立的海外公司有何不同?东证期货是否在用词上涉嫌伪造、虚假?东证期货新加坡公司将会开展那些业务?主要盈利方式是什么?这些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更加靠前的期货公司都尚未开展海外子公司,在业绩下滑的同时,东证期货又是出于什么想法开展海外公司的呢?
东证期货方面表示暂不方便表态。或许,这些问题的最终解释,只能等到当事公司方便之日才能出炉。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在平台好的出黑工作室都是有很多办法,不是就是一个办法,解决...
农银理财和农行理财的区别是什么含义不同。农银理财是农业银...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华利集团公...
本文目录一览:1、20部德国二战电影2、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