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价格的主控因素,牛庄洼陷沙二段隐蔽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

2025-04-28 13:44:56 股票 group

油藏流体非均质性主控地质因素

油气成藏过程也会造成油藏流体组成的差异性,其主要机理包括:①接受不同期次、成熟度差异明显的油藏流体的充注;②油气运移过程中地质色层效应引起成分分馏;③储层非均质性造成油藏流体优化注入的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混合消除非均质性的相对长期性。

牛庄洼陷沙二段隐蔽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

1、牛庄洼陷各油田主要含油层位原油的油源对比研究表明,该区大部分原油主要与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有关,但相当一部分原油具有两源混合的特征,但仍然确认了部分分别来源于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单源原油,为排烃门限的恢复提供了帮助。

2、受断层、沉积相及岩性尖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牛庄洼陷沙二段隐蔽圈闭类型较多,总体可以分为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和复合圈闭等三大类及众多具体类型 ( 表 7 -5) 。

3、油藏压力和温度 牛庄洼陷沙二段油藏压力系统简单,压力系数在 0 附近,属常压油藏。

4、结合牛庄洼陷有效烃源岩分布,该油藏中的原油应该主要来自于沙三下亚段的烃源岩。牛斜 879 区块处于沙三段有效烃源岩分布区,具有充足的油源条件。 ( 2) 油气运移条件。由于沙二段自身不具有生油条件,油气来源于下伏的沙三段地层。在这种情况下,油气的纵向运移就成为能否成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5、油源条件 源控论是我国东部陆相盆地油气勘探的有效理论,不同二级构造带含油气差异的影响因素是油气源条件,油气田绕生油洼陷呈带状分布,邻近洼陷的构造带是油气最有利的地带。这是由于油气源有限,油气近距离运移所决定的。

高酸值油藏成藏模式

1、低熟原油可以形成高酸值油藏,但并非所有低熟原油的酸值一定高,生源是原生高酸值原油石油酸组成的决定因素;原生高酸值原油受到生物降解作用后,其酸值不一定增加,脂肪酸的降解和环烷酸的生成同时进行,该类原油无论是否降解,石油酸组成都表现出较高丰度的藿烷酸(断藿烷酸)特征。

2、艾伯塔高酸值油砂成因的早期推断 对于艾伯塔油砂矿沥青的成因,目前尚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

3、图8-14 苏丹Melut盆地高酸值油藏成藏模式图 高酸值油藏一般油气比很低,伴生的气顶一般为生物气和生物降解气 已形成的油气在后期抬升或运移上升过程中,同样是微生物的可靠营养基,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和氧化作用下,一部分成为重油,而另一部分形成生物降解气(Connan,1984;James和Burns,1984;窦立荣,1992)。

微观剩余油分布

1、从微观角度,剩余油即油层中的原油经一定程度开采后剩余在储层孔隙及颗粒表面的原油。文东油田微观剩余油分布在:①细小孔隙网络中局部死油区;②细小孔道中的原油;③与流向垂直孔道中的原油段塞;④大孔道中的油斑或油膜;⑤盲孔中的剩余油。

2、一般认为在宏观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入水未波及或波及程度比较低的部位,在微观上主要由于驱油效率低而遗留的剩余油,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构造、储层非均质性以及井网条件控制。

3、第二部分是剩余油微观分布研究,它对应的体积规模是微规模,主要是在几微米到几毫米的数量级上研究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与组分变化。研究内容包括微观物理模型、剩余油物理化学性质及组分研究和孔隙结构及微观驱替机理研究等。在当前,剩余油的宏观分布研究是重点。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